[发明专利]溶解氧减少的液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溶解氧含量减少的药液收容体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0048.3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3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住吉信昭;立石勇;森仁志;森本康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 |
主分类号: | A61J1/00 | 分类号: | A61J1/00;A61K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氧 减少 液体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含量 药液 收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溶解氧减少的液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及溶解氧含量减少的药液收容体。
背景技术
对口服摄取困难的患者的营养补给通常通过含有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类、电解质、脂肪乳剂、微量金属元素等的输液的静脉给药来完成。该输液中所含的氨基酸、维生素类等为易氧化的成分。另外,作为输液容器的形成材料而众所周知的聚烯烃类树脂为容易透过氧的材料。因此,输液在其保存时,氨基酸、维生素类等易氧化性成分也有可能氧化。
另一方面,为了稳定地保存含有易氧化性成分的输液,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输液剂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由含有氨基酸的水溶液构成的输液剂被填充在具有透气性的医疗用一次容器中,该被填充在医疗用一次容器中的输液剂与脱氧剂一起被收纳在基本上不透过氧的二次包装容器内”。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药品容器用膜,其在塑料膜的至少一面形成无机化合物膜,透氧率(oxygen permeabi1ity)为1cc/m2·24hr·atm以下,透湿度为1g/m2·24hr·atm以下,透光率为80%以上及色相b值为5以下。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输液容器,具有阻气性,其特征在于,由具有至少形成有排出口的挠性壁的树脂容器构成,上述容器壁以聚乙烯醇的中间层为界,分为内层和外层而形成多层,上述最内层为厚度50~800μm范围的聚烯烃层,以使上述外层的透湿量So(g/m2·24hrs:温度40℃、90%RH)为上述内层的透湿量Si(g/m2·24hrs:温度40℃、90%RH)的2倍以上的方式设置上述外层”,使该输液容器与干燥剂共存,并用包装体包装。利用该输液容器,外层的水蒸汽被迅速释放到外部。因此,在高压釜灭菌处理后,利用外部的干燥剂可以减少外层和与其相邻的聚乙烯醇层的水蒸汽,其结果,可以使聚乙烯醇层的阻气性在24小时以内大致完全恢复。另外,由于从输液容器内部透过最内层到达聚乙烯醇层的水蒸汽通过外层迅速从聚乙烯醇层透漏到外部,因此,不产生聚乙烯醇层的阻气性的降低(段落[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753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855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80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输液剂的包装体,在一次容器具有透氧性时,通过在二次容器的开封后放置一次容器,不能防止一次容器内的输液剂的氧化劣化。而且,例如,在一次容器内混注其它药物时,不小心混入细菌时,由于来自一次容器外部的氧的透过,可能会加速细菌的增殖。
专利文献2所述的药品容器用膜为阻氧性优异的膜。因此,通过在顶部空间中含有氧的状态或内容物的溶解氧含量多的状态下密封药品容器,反而不能防止内容物的氧化劣化和好气菌的增殖等。予以说明,在容器的密封前使药液的溶解氧减少的处理或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顶部空间的处理很费事,存在导致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而且,由于上述药品容器用膜的柔(软)性不足,因此,由于例如药品容器在搬运时受到冲击等,有可能在膜上产生针孔。
利用专利文献3所述的输液容器时,如上所述,可以利用外部的干燥剂使聚乙烯醇层的水蒸汽减少,维持其阻气性。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到高压釜灭菌处理后残留在输液容器内的氧,不能防止由残留在 输液容器内的氧引起的内容物的氧化劣化、好气菌的增殖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溶解氧的含量减少、不易产生由氧化引起的变质、且经时稳定性优异的液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的溶解氧的含量维持在较低的状态、不易产生由氧化引起的变质、且经时稳定性优异的药液收容体。
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溶解氧减少的液体制剂的特征在于,
被收容、密封在由塑料构成的药液容器中,所述塑料在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在温度25℃、湿度60%RH下的透氧率为200cm3/m2·24h·atm以上,且透氧率为稳定状态时、在温度25℃、湿度60%RH下的透氧率为100cm3/m2·24h·atm以下,
实施了上述蒸汽灭菌处理或上述热水灭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未经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0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