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睡眠判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40003.6 | 申请日: | 2007-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8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樋江井武彦;重森和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睡眠 判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睡眠判断装置,特别是提高了入睡前的就寝者的清 醒状态判断精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基于检测到的就寝者的身体动态所得到输出信号(身体动 态信号)判断就寝者的睡眠状态的睡眠判断装置已为众所周知。例如,专 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睡眠判断装置,若检测到的就寝者的身体动态的 输出信号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且推移了所规定的时间,则就判 断就寝者已入睡。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817358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以就寝者的健康管理以及控制空调·照明为目的的情况,除了 如上所述的判断就寝者已入睡的情况以外,判断就寝者入睡前后的睡眠 状态和清醒状态就很重要了。
作为这个判断方法,例如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睡眠判断装置中, 将具有身体动态信号的阈值超过所规定的持续时间的情况判断为清醒状 态,在此以外则判断为睡眠状态。
然而,这个方法中,就寝者入睡前在寝具上读书以及操作个人电脑 的情况下,因为就寝者的身体动态不大而且连续产生,所以不容易区别 心跳以及呼吸等身体动态(微小身体动态),这样若用设定的阈值进行判 断,则尽管是清醒状态,也会有误判断为睡眠状态的情况。也就是说, 如上所述的判断方法中,存在着入睡前的就寝者的清醒状态判断精度大 幅度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所述问题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高 精度地检测入睡前的就寝者的清醒状态的睡眠判断装置。
-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睡眠判断装置10,若在就寝者入 睡前,所述身体动态信号在所规定时间以上持续低于判断阈值,则判断 就寝者已进入睡眠状态,此外的情况下则判断就寝者为清醒状态。由此, 就严格了就寝者在清醒状态下不会误判断为睡眠状态的睡眠状态判断基 准。
具体地讲,第一方面的发明,是包括如下部分的睡眠判断装置:身 体动态检测器(20),其设置于寝具(1),检测就寝者的身体动态并将该身体 动态作为身体动态信号输出;入睡判断器(43),其从就寝者尚未入睡的判 断开始,判断就寝者的入睡情况;第一睡眠判断器(46),在由所述入睡判 断器(43)判断出就寝者尚未入睡的情况下,若所述身体动态信号在规定时 间以上持续低于判断阈值,则该第一睡眠判断器(46)判断为就寝者处于睡 眠状态,在此外的情况下,则判断为就寝者处于清醒状态;以及第二睡 眠判断器(45),在由所述入睡判断器(43)判断为就寝者入睡的情况下, 该第二睡眠判断器(45)替代上述第一睡眠判断器(46)进行如下判断:若 所述身体动态信号在规定时间以上连续超过判断阈值,则判断为就寝者 处于清醒状态,在此外的情况下,则判断为就寝者处于睡眠状态,在由 所述第一睡眠判断器(46)连续进行了规定时间以上的就寝者处于睡眠 状态的判断的情况下,该入睡判断器(43)判断为就寝者入睡。
根据这个构成,若由身体动态检测器20输出的伴随着就寝者的身体 动态的身体动态信号在所规定的时间以上连续低于判断阈值,则判断就 寝者已进入睡眠状态(以下也称“本发明的判断方法”)。因此,例如,与若 身体动态信号在所规定时间以上连续超过判断阈值,则判断就寝者处于 清醒状态的情况(以下也称“现有技术的判断方法”)相比,睡眠状态的判断 基准变得严格,判断为清醒状态的比例增加。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判断方法的情况下,判断为身体动态信号在 所规定时间以上没有连续超过判断阈值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没有判断为 清醒状态的时间带被判断为睡眠状态,所以入睡前的清醒状态下的就寝 者的身体动态小,在所规定时间以上没有连续超过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则 判断为睡眠状态。对此,本发明中,就寝者的身体动态信号只要在所规 定时间内有一点点超过判断阈值,就判断为不是睡眠状态,也就是说判 断为清醒状态,所以就可以正确地判断入睡前的就寝者的状态。
另外,可以防止入睡后由于关门等的杂音误判断就寝者为清醒状态。 也就是说,因为入睡后基本为睡眠状态,所以当身体动态信号在所规定 时间以上连续超过判断阈值的情况时判断为清醒状态,由此,即便是将 杂音等作为身体动态信号而收入时,也可以防止受到这个杂音的影响而 作出误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0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