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相机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39915.1 | 申请日: | 2007-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堀段笃;今井聪;市川充;冈部高宽;金井藤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H04N5/225;H04N5/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安武;南 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相机 模块 | ||
技术领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中的照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近来,出现了其中安装有照相机模块的例如便携式电话或PDA(个人 数码助理)的电子设备。
照相机模块包括:用于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单元、用于容纳 透镜保持单元的镜筒单元、用于在镜筒中支撑透镜保持单元以使透镜保持 单元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的弹簧、用于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所 引导的目标影像的影像拾取元件,以及用于使透镜保持单元沿光轴移动的 驱动单元。
此外,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的线圈和设置在镜筒单元 上的磁体(磁体在面对线圈的位置) (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报 No.2002-23037)。
发明内容
根据相关技术的照相机模块被构造为使磁体被设置在镜筒单元上并且 线圈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单元上。因此,当透镜保持单元移动时,存在对形 成线圈的导线施加应力的风险。这不利于确保照相机模块的耐久性和抗冲 击性。
鉴于上述情形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有利于提高耐久性和 抗冲击性的照相机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 纳空间的镜筒单元;保持成像光学系统并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的透镜保持 单元;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弹簧,该弹簧支撑透镜保持单元使透镜保持单 元可以沿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设置在镜筒单元中的影像拾取元件, 该影像拾取元件拾取由成像光学系统引导的目标影像;以及驱动单元,其 沿着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透镜保持单元。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透镜保 持单元上的磁体和设置在镜筒单元上的使线圈位于面对磁体的位置的线 圈。
因此,根据本发明,磁体被设置在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保持单元 上,线圈被设置在镜筒单元上。因此,当透镜保持单元移动时,不会对形 成线圈的导线施加应力。这有利于提高耐久性和抗冲击性。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示出了其中装有影像拾取装置20的电子设备 的示例的外部视图。
图2是影像拾取装置20所包含的照相机模块22和座24的部件分解立 体图。
图3是座24的平面视图。
图4是基底30的平面视图。
图5是照相机模块22、座24和盖26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7中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
图9是沿图5中箭头C的方向所取的局部视图所示。
图10是根据改进的影像拾取装置20的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改进的影像拾取装置20所包含的照相机模块22和座24 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照相机模块22的立体图。
图13是照相机模块22的立体图。
图14是照相机模块22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照相机模块22装配的视图。
图16是沿图13中线A-A所取的截面视图。
图17是示出前弹簧70A被连接到前镜筒78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8是其上安装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19是其上安装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20是其上安装线圈76和基底30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21是其上安装线圈76和基底30的后镜筒80的立体图。
图22是后镜筒80的平面图。
图23是其上安装基底30、光学滤光器31和线圈76的后镜筒80的平 面图。
图24是沿图20中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25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立体图。
图26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立 体图。
图27是其上安装了磁体74和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平 面图。
图28是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
图29是其上安装了后部弹簧70B的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
图30是其中防止了透镜保持单元68倾斜的照相机模块22的截面视 图。
图31是照相机模块22中的后镜筒80的平面图。
并且图32是透镜保持单元68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