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至少一个磁铁系统的磁悬浮列车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39219.0 | 申请日: | 200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8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F·勒泽;郑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3/03 | 分类号: | B60L13/03;B60L13/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饶辛霞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至少 一个 磁铁 系统 磁悬浮 列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悬浮列车。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磁悬浮铁路与列车例如通过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并且为了驱动列车具有一些确定的三相交流电流绕组,它们沿车行道敷设在一个长定子中。直线电机的励磁场在此由同时起励磁磁铁作用的、设置在列车中的支承磁铁提供,这些支承磁铁构成一个第一磁铁装置(例如DE 39 17 058 C2)。直线电机除用于驱动外还可以用于制动列车。
此外,开头所述类型的磁悬浮列车优选在两个侧面上分别具有一个第二磁铁装置,它用于功能“导引”并且具有许多沿行驶方向接连设置的磁极和为其配置的各绕组(例如DE 10 2004 056 438 A1)。它们通过电流这样运行,即所有的分别在一个平行于行驶方向的排或平面内的磁极具有同一极性。此外这些磁铁装置借助一些调节回路和配置的间隙传感器这样进行控制,以致下面称为导引间隙的在各磁极与在两侧安装在车行道上的、铁磁的侧面导轨之间的间隙始终保持在相同大小的数值上。
由于例如在各个或所有支承磁铁和励磁磁铁或驱动系统失效时不再具有制动可能性,确定用于高速的磁悬浮列车附加配备一个所谓“安全的”制动器,它优选由一个涡流制动器构成(DE 10 2004 013 994A1)。一种这样的涡流制动器由一个第三磁铁装置构成,它设置在用于功能“导引”的各磁铁装置之间。该第三磁铁装置与一个导电的反作用导轨优选与侧面导轨协同作用并且具有许多沿行驶方向接连设置的磁极,它们不同于导引磁铁装置以不同的极性优选交替地以北极和南极运行。借此在制动情况下,在反作用导轨中产生涡流,这些涡流根据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和直流电流的大小或强或弱地制动磁悬浮列车,所述直流电流通过制动磁铁装置的绕组传导。
根据通用的磁悬浮列车的所述结构,特别产生了两个困难。其一 是,与三个不同的磁铁装置相关联的结构费用是不期望地大和成本高。其二是,各导引磁铁装置和制动磁铁装置沿各侧面导轨的交替的彼此排列导致大量负荷交变,以致产生不均匀的力传导,它们必须由相应加强的列车结构和车行道结构来承接。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进一步构成开头所述类型的磁悬浮列车,使较简单继而成本低地构成各磁铁装置成为可能,并且在功能“导引”和“制动”情况下实现一种较均匀的力传导。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磁悬浮列车,具有一个由支承磁铁构成的第一磁铁装置和一个第二磁铁装置,所述支承磁铁同时起励磁磁铁作用并且提供直线电机的励磁场,所述第二磁铁装置具有许多沿行驶方向接连设置的磁极,所述磁极具有为其配置的绕组,并且磁悬浮列车具有一个连接到各绕组上的电路装置,用于给各绕组供以直流电流,其特征在于,电路装置包括一些与各绕组连接的开关,用于按选择地通过改变其中一些磁极的极性将第二磁铁装置调节到导引功能和/或制动功能。
按照本发明的磁悬浮列车的特征在于,借助同一个磁铁装置实施功能“导引”和“制动”。因此不仅至今需要的磁铁装置的数目可以从三个减到两个,而且沿整个列车达到一种均匀的力分配。此外还增加了冗余度,因为为功能“导引”和“制动”提供了比至今更多的磁极。
以下结合附图借助于一个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附图说明
图1通用的磁悬浮列车的示意局部剖面图;
图2设计有一个已知的导引和制动磁铁装置的按图1的磁悬浮列车的一部分的示意侧视图;
图3至5已知的导引磁铁装置的结构的不同的示意图;
图6至8已知的涡流制动磁铁装置的结构的相当于图3至5中的示意图;
图9和10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的磁铁装置的示意图,它在图9中设置用于功能“导引”而在图10中设置用于功能“制动”;
以及
图11 用于运行按图9和10的磁铁装置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未经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