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丝束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8494.0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8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H·克若帕特;B·舍恩纳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16 | 分类号: | D01D5/16;D01D10/02;D02J13/00;D02J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 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丝束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处理丝束的方法,该丝束用于制造合成短纤维,其中,丝束由大量合成单丝条构成;丝束在切断成短纤维之前至少在一拉伸区内拉伸,其中丝束在拉伸前用一液体进行处理;丝束在拉伸后得到用于定型的热处理,其中包含在丝束中的液体在热处理之前通过丝束的轧液来减少,
其特征为:
丝束在拉伸区内在该丝束的宽度上这样轧液,使得在丝束内实现液体在丝束宽度上均匀分布的、<10%的重量比例。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丝束在一界定拉伸区的拉伸辊装置的入口区内被轧液,其中丝束在拉伸区内通过加热的液体被加热到用于在纤维材料内触发拉伸点的拉伸温度。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为了轧液,丝束被引导穿过一在带钢壳的辊子之间形成的辊隙,其中钢辊以在30N/mm至100N/mm范围内的线载荷相互压靠。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丝束在辊隙内至少压缩到该丝束的原有丝束厚度的70%。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丝束当缠绕在第一拉伸辊上时通过一紧贴在该拉伸辊上的压紧辊轧液。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丝束在拉伸装置内在多个位置处相继地轧液。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在轧出液体后,丝束通过第二拉伸辊装置的被加热的拉伸辊来加热。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为:
为了进行热处理,丝束通过多个被加热的轧光辊来引导。
9.一种用于实施按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设备,具有多个设置成一纤维生产线的处理装置(2、3、4、5、9),其中,在第一拉伸辊装置(4)和第二拉伸辊装置(5)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拉伸丝束(1)的拉伸区,在拉伸区之前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用液体润湿丝束(1)的给湿装置(3),在第二拉伸辊装置(5)后面设置有一用于丝束(1)热处理的定型装置(9),设置有一用于减少丝束(1)内的液体的轧液装置(7),
其特征为:
轧液装置(7)设置在拉伸区内并具有这样抗弯刚性的轧液工具(17.1、17.2),使得在丝束内得到液体在丝束(1)宽度上均匀分布的、<10%的重量比例。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为:
轧液装置(7)设置在第二拉伸辊装置(5)的入口内,在拉伸区内在第二拉伸辊装置(5)之前设置有一调节温度的拉伸浴槽(27)或一蒸汽通道(6),通过所述拉伸浴槽或蒸汽通道在拉伸区内通过加热的液体将丝束(1)加热到用于在纤维材料内触发拉伸点的拉伸温度。
11.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为:
轧液装置(7)的轧液工具由两个抗弯刚性的钢辊(17.1、17.2)构成,所述钢辊在自身之间形成一辊隙,丝束在该辊隙内至少压缩到该丝束的原有丝束厚度的70%。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为:
所述钢辊中的一个由第二拉伸辊装置(5)的被驱动的拉伸辊(16)构成,而第二钢辊由配设于拉伸辊周缘的压紧辊(28)构成。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为:
压紧辊(28)在一个端面端或在两个端面端处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为:
压紧辊(28)具有一挠曲补偿的钢壳(37),所述辊隙通过该钢壳确定成具有<0.05mm的辊隙高度差。
15.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为:
钢辊(17.1、17.2)配设有一力发生装置(32),通过该力发生装置使钢辊(17.1、17.2)以在30N/mm至100N/mm范围内的线载荷相互压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84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