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66B系统中应用前向纠错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36690.4 | 申请日: | 2007-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3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弗兰克·J·埃芬博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英 |
| 地址: | 518129中国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66 系统 应用 纠错 方法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6年11月14日递交的、发明人为Frank J. Effenberger、名称为“SYSTEM FOR APPLY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66B SYSTEM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865,770及 2007年10月19日递交的、发明人为Frank J.Effenberger、名称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66B SYSTMES”的美国申请No.11/874,978的权益,在此通过参考包含这两 项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网络通信,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在66b系统中 应用前向纠错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项新兴接入网技术,这项技术提供了 在运营商中心局和客户站之间部署光接入线路的低成本方法。EPON旨在提 供一种在单个光接入系统上传输数据、视频和语音的全业务接入网络。
可选的前向纠错(FEC)方法被用以在易错环境中增进通信可靠性。在 10Gb/s EPON系统中,需要使用FEC。在FEC处理中,可将EPON帧封装 进携带奇偶校验和其它FEC比特的FEC帧中。FEC的使用导致链路预算增 加,其进而导致更高比特率、从光终端至光网络单元的更长距离以及对单 个无源光网络(PON)树而言更高的分路比。
业界的普遍共识是FEC方法应具备如下特性:应保持64b66b码不变; 应保持线路速率不变;以及应使用系统块FEC码。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66b系统中提供满足上述全部规范的FEC的方 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在66b系统中应用前向纠错(FEC)的方法和装置。 针对用户数据,本发明使用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66b码 格式和用户数据生成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使用66b码格式生成一个或多个 FEC奇偶校验块,其中奇偶校验是通过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块进行计算得出 的;以及使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块和一个或多个FEC奇偶校验块生成FEC码字。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在66b系统中对用户数据应用前向纠错 (FEC)的装置,包括:使用66b码格式及用户数据来生成一个或多个数据 块的模块;使用66b码格式来生成一个或多个FEC奇偶校验块的模块,其 中奇偶校验是通过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块进行计算得出的;以及使用一个或 多个数据块及一个或多个FEC奇偶校验块来生成FEC码字的模块。
下面的描述与附图更详细地阐明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这些 实施例仅表明可使用本发明的多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讨论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运用本发明。在不 脱离这里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通用原理 可以适用于除了下面所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和应用以外的其它实施例和应 用。本发明并非旨在局限于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而应被给予与这里公开的 原理和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66b系统中应用前向纠错(FEC)的系统。本发明 通过使用64b66b格式码来携带数据和FEC码的奇偶校验,满足针对FEC 方法所规定的全部规范。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用于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EPON)中使用64b66b码格式来应用FEC的框图100。在该实施例中, 通过利用66b码格式,可以在发送端的格式化处理110中为用户数据生成 FEC码字。在接收端,FEC码字可在120中进行定界(delineate),并在130 中进行解码。
在格式化处理110中可生成FEC码字。如图1所示,在生成FEC码字 的一个实施例中,特定数量X个64b用户数据单元可在112中格式化为相 同特定数量X个66b数据块,以形成FEC码字净荷。在114中,可使用 FEC算法对整个码字净荷计算FEC奇偶校验。然后,可将奇偶校验封装进 数量Y个66b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6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醇转化为烯烃的集成加工
- 下一篇:高聚合度Ⅰ型聚磷酸铵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