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尿布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4865.8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6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笹山贤一;向井敬智;辻智子;桥本达也;若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496 | 分类号: | A61F13/496;A61F5/4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尿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特别涉及一种可易于取出男性性器 官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老年人或残障人等使用的吸收性物品,有一次性尿布、 练习用短裤、失禁用短裤等。这些吸收性物品都是根据使用者的生活 习惯或看护级别来区别使用的。例如,针对老年人或残障人等难以依 靠自己来进行排泄的人,一次性尿布是通过对其排泄物不泄漏地加以 吸收保持而作为用于排泄等的辅助器具、或作为看护用卫生用品来使 用的。
在此,不仅是难以依靠自己来进行排泄的人,如轻度失禁症等的 残障人及可步行的老年人等可依靠自己来进行排尿的人,也可以使用 一次性尿布。但是,对轻度失禁症这样的残障人及可步行的老年人等 来说,抱有尿布一般是难以依靠自己来进行排泄的人使用的东西的印 象,从而对穿着尿布有抵触情绪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现有的尿布 基于防止泄漏的观点,不具有在尿布本身设置开口的观念,从而不具 备一般在男性用内衣上设置的用于在排尿时取出男性性器官的排尿用 取出口等。因此,穿着者在排尿时,例如需要进入单独房间,进行脱 下尿布等与一般排尿时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于是,这样的动作对于男 性穿着者来说是特别麻烦的动作,从而对穿着尿布的事更加具有抵触 情绪。
针对这一点,例如日本特开2005-80996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 献1)中,公开了一种即使穿着纸尿布时也可取出男性性器官的吸收 性物品。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内面片、外面片及设置在其 间的中间片,并具有被划分为穿着时位于使用者腹部侧的腹侧部、位 于背侧的背侧部、及其间的胯下部的纸尿布本体、和贴在纸尿布本体 的胯下部的吸收体。在腹侧部的内面及外面片上,设有用于形成在穿 着时可取出男性性器官的开口部的孔眼,通过解开固定件、挪开中间 片,内面及外面片的开口部相连通而可在腹侧部形成贯通口。据此, 即使在穿着纸尿布时,也可以取出男性性器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0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纸尿布中,虽然在腹侧部的内面及 外面片上形成有用于取出性器官的开口部,但该开口部仅仅是开口的 结构,存在难以扩张开口部的问题。另外,该纸尿布在穿着者排尿时, 为了从开口部取出男性性器官而需要进行各种动作。例如,在取出男 性性器官时,为挪开中间片而需要解开中间片的固定部件。这样的动 作,对例如因麻痹等而只能使用一只手的穿着者来说,使得依靠自身 来进行排尿的行为变得困难。而且,从固定部件解开中间片时,有可 能发出特殊的声音。因此,有可能在排尿时使周围注意到是穿着纸尿 布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对使用纸尿布的抵触情绪。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排 尿时能够易于取出男性性器官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者为实现上述目的,发现在一次性尿布的前身部分,设置 通过重叠多个片部件而形成的排尿用开口部,并且通过使一次性尿布 的规定部位形成为可伸缩,可使排尿动作易于进行,从而完成了本发 明。具体而言,提供如下所述的一次性尿布。
(1)一次性尿布,其包括:至少具有穿着时的前身部分和后身部 分的基底片本体、在该基底片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的透液性的顶 片、在该顶片的厚度方向上一侧配置的不透液性的底片、及配置在上 述顶片和上述底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上述基底片本体具有 第一基底片和第二基底片,在上述基底片本体的上述前身部分,设置 有通过使上述第一及第二基底片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 该重叠部具有接合上述第一基底片和第二基底片的接合部、及在该接 合部之间设置的非接合部,上述接合部设置在跨过沿上述一次性尿布 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宽度方向一分为二的大致中心线而彼此分开的各 个区域中。
(2)在(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在上述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配置有高刚性的加强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48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