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吸引装置以及具备污泥吸引装置的污泥吸引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33451.3 | 申请日: | 2007-10-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1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浜冈清隆;青木信之;工藤文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52;B01D33/06;B60P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衷诚宣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吸引 装置 以及 具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引、收集净化槽污泥、工业废弃物污泥等的污泥吸引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污泥吸引车。
背景技术
向来,净化槽污泥工业废弃物污泥等(以下简称“污泥”)利用污泥吸引车定期(每年一次)或根据需要收集,然后输送到规定的处理场。所述净化槽污泥的情况,在都市由于下水道在全国得到普及,净化槽污泥有减少的倾向,但是下水道设备还难于普及到远离都市的山村等地方,在这样的地区,净化槽污泥有增加的倾向。这也是由于从向来适用的单独处理粪尿的净化槽向也处理生活排水的综合净化槽发展而造成的。
又,在所述净化槽污泥的情况下,也收集与所述污泥一起的大量的水,所以在容器容量有限的污泥吸引车的情况下,一次执行收集工作能够收集污泥的净化槽少,使用效率不高。
因此,提出了只收集污泥中的固体成分,以谋求提高使用效率的污泥浓缩车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容器之外另外设置具有网筛的污泥分离器。
又,作为已有技术,有像专利文献2那样,设置原液容器与污泥容器形成一体的容器,在污泥容器的上方设置旋转轴倾斜的筒状的小型转筒筛(drum screen)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100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实公昭61-45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将具备网筛的污泥分离器与容器分开设置,由于形成这样的结构,要用非常多的配管连接各构件,同时需要许多开闭这些配管的阀门,因此,该专利文献1在制造时需要许多时间和劳力来连结配管等,在使用时,必须进行这些配管的繁杂的开闭操作,因此如果不是熟练的操作者就难以够迅速地进行操作,但是由于熟练操作者大幅度减少,高效率操作困难,难以有效地使用污泥浓缩车。
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与设置于容器上方的转筒筛(drum screen)连接的多条配管在容器上部延伸,同时有必要在容器周围设置多个开闭这些配管的许多阀门。因此,该专利文献2也是,在制造时配管连接等工作需要许多时间和劳力,使用时需要进行这些配管的繁杂的开闭操作,因此如果不是熟练的操作者就难以迅速地进行操作,但是由于熟练操作者大幅度减少,高效率操作困难,难以有效地使用污泥浓缩车。
这些情况在污泥吸引车和污泥吸引装置、污泥浓缩装置的情况下也相同,由于熟练操作者大幅度减少,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进行有效的污泥吸引操作。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净化槽留置的地方往往是远离都市的山村,所以也希望通过浓缩污泥,在一次收集工作增多能够收集污泥的净化槽,提高运用效率,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没有设置净化槽的场所迅速地只收集污泥,进行更高效率的收集工作。
而且在用污泥吸引车进行收集污泥的工作时,在通常左侧通行的通道,使车辆停车于道路左侧进行工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的左侧没有操作者进行收集工作的空间。
而且在由于吸引污泥的净化槽等的情况,有时候其位于与车辆离远的地方,在该情况下,利用卷绕在软管卷绕盘上的长污泥吸引管(吸引软管)吸引污泥,但是在使用长的吸引软管的情况下,有时候由于管内的阻力等的缘故,吸引效率低。这种情况即使是在吸引污泥的净化槽等离车辆近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卷绕在软管卷绕盘上的长污泥吸引管,有时候也同样由于管内的阻力导致吸引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污泥吸引装置具备:具有污泥槽的容器、给该容器内减压的泵、将该泵与所述容器内连通或截断的吸引切换阀、以及将原污泥水吸引到所述容器中的污泥管;在所述容器后部具备从该污泥管吸引原污泥水的操作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文件中所述的“原污泥水”是包含“污泥”的“污泥水”,是指作为吸引对象的“污泥”。又“容器后部”是指比容器中央部靠后的后部。而且,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文件中的“污泥吸引装置”也包含吸引污泥之后进行浓缩的“污泥浓缩装置”。借助于此,能够提供可在容器后部进行高效率吸引污泥的操作的污泥吸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3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