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顺应插针控制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1739.7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尔·G·阿查默;格勒奥戈里·R·普拉特;托马斯·G·普雷莫;萨西库马·维马兰;克里斯托弗·J·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列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楼仙英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顺应 控制 模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2006年6月30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60/818,091的 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这里通过引用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电子控制模块。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用 于接口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CB)的顺应插针(compliant pin)触头或 端子的电子控制模块和制造这种控制模块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 涉及一种具有压铸壳体的控制模块,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收容 一连接器的开口的插槽区域(bay area),该连接器具有用于将模块连 接到PCB的顺应插针触头。
背景技术
典型的压铸模块具有接线触头,接线触头需要通过焊接将触头连 接到PCB。焊接比较昂贵,其可能污染环境,并易于随着时间破裂。 顺应插针触头需要与PCB直接压配或过盈连接。将顺应插针触头安装 到压铸模块在商业上已是不可行的。这种方法已被验证和提出的难题 在于大量生产的压铸壳体所固有的一定程度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妨 碍了获得正确并一致的操作所需的顺应插针的精确布置。精确布置是 必需的,因为顺应插针的PCB连接顶端必须在将PCB安装到压铸壳 体上时在PCB上居中。另一个问题与提供一体的控制模块,即具有顺 应插针连接器用于之后添加最终使用的PCB的预装控制模块有关,该 问题在于,一体的控制模块的各个组件将公差的可变性引入到最终的 一体控制模块内。精确放置顺应插针端子以与PCB对接所需的相对严 密的公差使得顺应插针连接器与控制模块壳体的整合不能成为可行的 方案。
这里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美国专利No.6,773,272,其公开了一种 具有两个直角电连接器的模块。模块壳体为由塑料侧壁组成的箱状结 构。直角连接器通过接触对接端处的连接器排列元件和塑料的插针排 列板支撑,该插针排列板具有与顺应插针末端的推动肩部相接合的止 挡肩部。安装PCB到顺应插针末端所施加的全部力被传递到塑料的插 针排列板。
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具有顺应插针连 接器的控制模块可以抵受恶劣环境中例如汽车或车辆应用中产生的热 量、湿气和振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顺应插针端子或触头 的直线状的连接器相对特定的参考点被精确地并且几乎永久地定位在 压铸模块壳体上,并允许密封外露出的端子部分。在这个方面,顺应 插针端子上的推动肩部独立于连接器或护罩壳体而被支撑,并通过相 对于推动肩部定位端子,并且,确保了压铸壳体在特定位置可靠地与 PCB电接合,而不存在连接器变形的危险和端子未对准的后果。本发 明公开的内容还提供一种生产这种控制模块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模块。该控制 模块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模块壳体,和从其穿过并开口 的插槽,以及延伸通过插槽并安装到模块壳体上的连接器。所述连接 器包括具有印刷电路板侧和对接侧的壳体和位于印刷电路板侧上的芯 板,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芯板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的通 道。第一孔设置在壳体的印刷电路板侧,而第二孔设置在壳体的对接 侧,所述第二孔为十字形。每个导电端子延伸通过一个通道,导电端 子的一末端具有用于插入印刷电路板上的孔内的顺应插针部,其另一 相对末端具有用于插入互补连接器上的孔内的接触部。所述顺应插针 部从第一孔伸出并朝向印刷电路板侧,所述接触部从第二孔伸出,并 朝向连接器壳体的对接侧。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 连接器包括具有印刷电路板侧和对接侧的壳体,印刷电路板侧上的芯 板,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芯板包括多个具有相对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的通道,所述第二孔为十字形。每个导电端子延伸通过多个通道中的 一个通道,导电端子的一末端具有用于插入具有预定厚度的印刷电路 板上的孔内的顺应插针部,另一相对末端具有用于插入互补连接器上 的孔内的接触部。所述顺应插针部从第一孔伸出并朝向印刷电路板侧, 所述接触部从第二孔伸出并朝向对接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列斯公司,未经莫列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波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多个用户识别码的用户识别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