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蓄电装置的电极和设置有该电极的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1659.1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好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G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安武;南 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装置 电极 设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蓄电装置的电极和设置有该电极的蓄电装置,该电极 在诸如二次电池或电容器之类的蓄电装置中使用。
背景技术
在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电极(即,正电极或负电极)是公知的,其中 均匀的电极层(即,负电极层或正电极层)涂覆至集电器的整个表面。但 是,当在集电器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电极层时,作用在电极上的应力(例 如,当形成电极层时产生的应力,或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等引起的应力) 可能引起电极层中的破裂等。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11660(此后称为“JP-A-2005-11660”) 提出了一种结构,其通过在集电器上形成多个微单元作为电极层来减轻电 极上的应力。更具体而言,多个微单元等间隔地以阵列方式布置在集电器 的表面上。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71784(此后称为“JP- A-2005-71784”)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使用多个冷却片并最小化设置在中 心层附近的冷却片的散热效果,以抑制堆叠型电池的中心层侧与外层侧之 间的温度差异。
但是,在JP-A-2005-11660所述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中,形成在集 电器上的多个微单元之间的间隔是均匀设定的,其具有以下负面效果。例 如,对于具有堆叠结构的电池,与电极的外周部分相比,在充电和放电期 间产生的热趋于在中心部分更多地累积。当热在电极的中心部分累积时, 中心部分的内阻减小,结果,电流趋于更容易地流经中心部分。流经中心 部分的大量电流促进了中心部分中的发热,由此中心部分的内阻更大程度 地减小。结果,电极劣化。此外,由于上述原因,电极表面上的温度分布 使得中心部分的温度最高,并朝向外周侧逐渐降低。
这里,JP-A-2005-11660提及微单元可以在集电器上的一个区域中规则 地布置而在其他区域中不规则地布置。但是,仅此结构不足以使电极上的 温度均匀分布。即,对于JP-A-2005-11660所述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 在没有考虑到电极上的温度分布的情况下布置微单元。
另一方面,例如对于JP-A-2005-71784所述的堆叠型电池,必须单独 设置冷却片,由此部件的数量增大。此外,JP-A-2005-71784所述的堆叠型 电池改变在堆叠型电池的厚度方向(即,堆叠方向)上的散热效果,但没 有基于与堆叠型电池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来考虑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电装置的电极和设置有该电极的蓄电装 置,该电极可以用简单构造来抑制电极上的温度分布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蓄电装置的电极包括:集电器;以及多 个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 体而言,在所述多个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中,在比其他区域中较少散 热的区域中的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具有比所述其他区域中的具有活性 材料的电极图案更小的形成密度。
这里,比其他区域中较少散热的所述区域可以是所述集电器上的中心 部分,并且所述其他区域可以是所述集电器上的端部。
此外,在所述集电器的所述中心部分上的相邻的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 图案之间的间隔可以被形成为大于在所述集电器的所述端部上的相邻的具 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之间的间隔。
此外,所述多个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可以被形成为使得相邻的具 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之间的间隔从所述集电器上的所述端部朝向所述集 电器上的所述中心部分变大。
在此情况下,所述多个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 大体相同的尺寸。
此外,位于所述集电器的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 案的尺寸可以被形成为小于位于所述集电器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具有活性材 料的电极图案的尺寸。
此外,所述多个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可以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具有 活性材料的电极图案的尺寸从所述集电器上的所述端部朝向所述集电器上 的所述中心部分变小。
此外,位于所述集电器的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具有活性材料的电极图 案的厚度可以被形成为薄于位于所述集电器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具有活性材 料的电极图案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靠的接点栅格阵列插槽加载设备
- 下一篇:拖车内液体材料重量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