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PEM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部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30918.9 | 申请日: | 200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L·朔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福催化剂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00 | 分类号: | H01M8/00;H01M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pem 燃料电池 电极 组件 部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EM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部件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将燃料和氧化剂(它们在位置上彼此分处在两个电极处)转 换成电力、热和水。可以使用氢或富氢气体作为燃料,使用氧或空气作为 氧化剂。燃料电池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以特别高的效率为特征。聚合物电解 质膜燃料电池(PEM燃料电池)的紧凑设计、功率密度和高效率使其适合 用作能量转换器,且由于这些原因,与电动机联用的PEM燃料电池正越 来越重要地成为传统内燃机的替代品。
氢/氧型燃料电池依赖于造成电子和电能的生成和流动的阳极和阴极 反应,成为许多用途的有效电源。氢/氧燃料电池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可以 如下表示:
H2→2H++2e-(阳极)
1/2O2+2e-→H2O(阴极)
各PEM燃料电池单元含有位于双极板(也称作隔板,其用于供应气 体和导电)之间的膜电极组件。膜电极组件(MEA)由两面都带有反应层 (即电极)的聚合物电解质膜构成。反应层之一呈用于将氢氧化的阳极形 式,第二反应层呈用于将氧还原的阴极形式。将由碳纤维纸或碳纤维织物 或布制成的气体分布层粘贴到电极上,它们使得反应气体可良好到达电极, 并使电流从电池良好地导出。阳极和阴极含有电催化剂,其为特定反应(分 别是氢的氧化和氧的还原)提供催化支持。优选使用元素周期表铂族中的 金属作为催化活性组分。使用载体催化剂,其中催化活性的铂族金属以高 度分散的形式施用到传导性载体材料表面上。铂族金属的平均微晶尺寸为 大约1至10纳米。微粒炭黑经证实是有效的载体材料。聚合物电解质膜由 质子传导性的聚合物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在下文又被称作离子交联聚合物。 优选使用具有酸官能、特别是硫酸基团的四氟乙烯-氟乙烯基醚共聚物。这 种类型的材料例如由E.I.DuPont以商品名出售。但是,也可以使 用其它离子交联聚合物材料,特别是无氟的实例,如磺酸化的聚醚酮或芳 基酮或聚苯并咪唑。
燃料电池由于其高能量效率(热机循环无法企及)、其潜在的燃料灵 活性及其极低的排放已被推广为运输动力源。燃料电池具有用于固定和车 辆动力用途的潜力;但是,燃料电池在固定和运输用途中用于发电的商业 可行性取决于许多制造、成本和耐久性问题的解决。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催化剂的成本。用于低温燃 料电池的最有效的催化剂是贵金属,例如铂,它们非常昂贵。有些人估计, 这类催化剂的总成本为制造低温燃料电池的总成本的大约80%。
在典型方法中,将大约0.5至4毫克/平方厘米的所需贵金属催化剂以 油墨形式或使用复杂的化学程序施用到燃料电池电极上。这类方法要求施 用相对大载量的贵金属催化剂,以制造具有所需电催化活性水平的燃料电 池电极,特别是对于低温用途。这类催化剂的花费导致必须降低燃料电池 所需的催化剂的量或载量。这需要有效的施用该催化剂的方法。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许多沉积方法,包括辊涂、喷涂、溶液浇注/热压、 和电化学催化,以用于制造PEM燃料电池的Pt催化剂层。
在是氢/氧燃料电池的情况下,已经针对降低配制物中昂贵的铂催化剂 的量对催化剂施用方法作出一些改进。例如通过合并溶解的全氟磺酸酯离 子交联聚合物()、载体催化剂(碳载Pt)、甘油和水来实现组 合物的开发。这造成低铂载量电极的使用。下列公开文献教导了用于氢/ 氧燃料电池的这些方法中的一些:授予Wilson的美国专利5,234,777;M.S. Wilson等人,J.App.Electrochem.,22(1992)1-7;C.Zawodzinski等人, Electrochem.Soc.Proc,第95-23卷(1995)57-65;A.K.Shukla等人,J. App.Electrochem.,19(1989)383-386;授予Messell的美国专利5,702,755; 授予Mussell的美国专利5,859,416;授予Hards等人的美国专利5,501,9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福催化剂公司,未经巴斯福催化剂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9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