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均匀致动力和最大活动区域的触敏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0863.1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G·阿尔托宁;J·S·斯皮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创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6F3/03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炳胜 |
地址: | 美国宾***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均匀 动力 最大 活动 区域 触敏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从功率源传输到电负载的功率量的负载控制 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触敏装置的触摸调光器(dimmer)。
背景技术
常规的双线调光器具有两个端子:用于连接到交流(AC)电源的“火 线(hot)”端子和用于连接到照明负载的“调光火线(dimmed hot)”端子。 标准调光器使用诸如双向晶闸管或场效应晶体管(FET)的一个或多个半导 体开关来控制被传输到照明负载的电流,从而控制光的亮度。半导体开关 一般被耦合在调光器的火线端子和调光火线端子之间。
智能壁装式调光器包括用户接口,所述用户接口一般具有用于接收用 户输入的多个按钮以及用于向所述用户提供反馈的状态指示器。这些智能 调光器一般包括微控制器或其它处理装置,用于向最终用户提供一组高级 的控制特征和反馈选项。在1993年9月28日授权的发明名称为“LIGHTING CONTROL DEVICE(照明控制装置)”并且专利号为5,248,919的共同转让 的美国专利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智能调光器的示例,在此将其全部引用以 供参考。
图1是用于控制从AC功率源传输到照明负载的功率量的现有智能调光 器开关10的用户接口的正视图。如图所示,调光器开关10包括面板12、 罩板14、用于选择由所述调光器开关10控制的照明负载(未示出)的光亮 度的期望等级的亮度选择致动器16以及控制开关致动器18。亮度选择致动 器16的上部16A的致动增加或提高照明负载的光亮度,而亮度选择致动器 16的下部16B的致动减少或降低所述光亮度。亮度选择致动器16可以控 制摇臂开关、两个单独的按压开关等。控制开关致动器18可以控制按压开 关或任何其它适合类型的致动器并且一般在被按压时向用户提供触觉和听 觉反馈。
智能调光器10还包括采用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多个光源20形 式的亮度等级指示器。光源20可以被布置为阵列形式(诸如如同所示的线 性阵列),代表被控制的照明负载的光亮度等级范围。照明负载的亮度等级 可以在从最小亮度等级到最大亮度等级的范围内变动,所述最小亮度等级 优选地是最低可见亮度,但是可以为零或者“完全关闭”,所述最大亮度等 级一般是“完全打开”。光亮度等级一般被表示为完全亮度的百分比。从而 当照明负载打开时,光亮度等级可以在从1%到100%的范围内变动。
通过根据光亮度等级来点亮光源20中所选择的一个,相对于当一个或 多个被控制的灯打开时的范围,所点亮光源在阵列内的位置提供了光亮度 的视觉指示。例如,在图1中示出了七个LED。点亮阵列中最上面的LED 将给出光亮度等级处于最大或接近最大的指示。点亮中央LED将给出光亮 度等级大约在中间范围的指示。另外,当被控制的一个或多个灯关闭时, 以低照度等级点亮所有光源18,而以较高照度等级点亮在打开状态下表示 当前亮度等级的LED。这使光源阵列能够在黑暗环境中更易于被肉眼所察 觉,这有助于用户在黑暗房间内定位开关,例如以便致动所述开关以控制 房间内的灯,并且在等级指示LED和剩余LED之间提供足够的对比度以使 用户能够一眼就察觉出相对亮度等级。
触摸调光器(或“zip”调光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触摸调光器通 常包括触摸操作输入装置,诸如电阻性或电容性触摸板。触摸操作装置对 在该装置表面上的点致动的力和位置做出响应并且随后控制调光器的半导 体开关。在1993年3月23日授权的发明名称为“TOUCH-OPERATED POWER CONTROL(触摸操作功率控制)”并且专利号为5,196,782的共同 转让的美国专利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触摸调光器的示例,在此通过全部引 用加以结合以供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创电子公司,未经路创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