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改进水产养殖产量的基于附生生物的装置和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30299.3 申请日: 2007-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1500407A 公开(公告)日: 2009-08-05
发明(设计)人: 法蒂玛·余少夫;默罕默德·沙瑞夫·默罕默德丁;苏海拉·默罕玛德;佩鲁马尔·酷攀 申请(专利权)人: 马来西亚女子学院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江耀纯
地址: 马来西亚*** 国省代码: 马来西亚;MY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改进 水产 养殖 产量 基于 附生 生物 装置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且可再循环的装置的制造,所述装置用于通 过在系统中利用特定附生生物物种或附生生物物种混合物来改进水产养 殖产量。本发明特别包括一种培养纯化附生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全国的虾室中虾苗的存活率为30%-60%。较高的存活率只有 在每天更换90-100%的水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然而,归因于清洁海水有 限的可得性以及分布广泛的致病因素,更换培养池中的水会为幼苗带来 高风险。因此,为了改进水产育苗技术,需要能保持较高水质而不涉及 频繁换水的方法。

另一引起育苗区中低存活率的原因为由同类相食引起的高幼苗死亡 率。诸如虾等一些水生动物为同类相食的。当幼苗大小不一时,同类相 食现象较多。因此,在具有澄清水的育苗池中,会因不存在供弱小/较小 虾/鱼逃离的庇护所,而使得同类相食发生率较高。躲藏处的可得性将为 幼苗提供避难所。

此外,幼苗的生长还会随着诸如微藻等浮游或附着形式的天然饵料 的额外供应而增加,所述附着形式的天然饵料称为附生生物。研究表明, 由于微藻具有较高的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 碳六烯酸(DHA-22:6n-3)含量,故补充有微藻的虾苗/鱼苗呈现明显 较高的生长率和存活率。

根据现有技术美国专利5476787,浮游微藻可用于将无机氮基杂质 从水中去除。所述发明可用于清洁来自污水处理设施或工厂的废水。专 利US5985147揭示一种通过使用微藻来纯化水、制造纸浆并且改进土壤 质量的整合系统。专利US2006024404利用微藻培养物作为用于水生动 物的含高养分的饵料。而专利WO2004032610涉及使用小型甲壳动物 (microrustacea)拟哲水蚤类无节幼虫(Parvocalanus sp nauplii)作为水 产育苗的饵料以增大水产养殖产量。然而,截至目前,尚无发明揭示一 种通过不仅提供含高养分饵料而且还能充当庇护所和水处理系统来改进 水产育苗或水产养殖的便携式和整体的微藻培养系统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一种制造基于附生生物的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可用于 改进水产养殖并由此增大所获得的产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用于水产养殖中以保持水质的装置,其可通过 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由此极大地减少换水率并限制水生动物与致病因素 的接触来实现。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充当较小或弱小水生动物的庇护所的装置,其 可通过避免同类相食,由此提高较小或弱小水生动物的存活率并增加产 量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揭示一种为水生动物提供由特定附生生物物种 或附生生物物种混合物构成的高养分天然饵料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由不同附生生物物种引起的水中氨减少的百分比的图。

图2为绘示由不同附生生物物种引起的水中亚硝酸盐减少的百分比 的图。

图3为绘示由不同附生生物物种引起的水中可溶反应性磷减少的百 分比的图。

图4为绘示在存在所述装置、持续17天不换水的情况下育苗池中虾 苗的存活百分含量的图。

图5为绘示在逆盐度胁迫测试(reverse salinity stress test)下,育苗 池中虾苗的存活百分含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下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微藻为表示微小藻类物种的通用术 语。微藻可为浮游或附着的(称为附生生物)。附生生物类微藻附着于水 生环境中适当材料的表面生长。附生生物具有不同的名称,这视其所附 着的基质的类别而定,诸如植物(植物附生生物)、沉积物(微生物附生 生物(epidemic))、岩石(岩石附生生物)、砂(砂附生生物)或动物(动 物附生生物)。

附生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本发明包括一种培养纯化附生生物,随后利用所获得的纯化附生生 物来制造基于微藻的装置,从而改进水产养殖质量的方法。上述方法包 含以下步骤:收集并清洁混合附生生物样本;富集所述混合附生生物样 本;洗涤所述经富集的附生生物;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所述洗涤过的附生 生物,获得第一培养物;通过植入来自所述第一培养物的所关注物种, 获得纯化附生生物物种;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所述经植入的附生生物物种, 获得纯化第二培养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来西亚女子学院,未经马来西亚女子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2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