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门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29658.3 | 申请日: | 2007-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1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T·武勃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玛两合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3/10 | 分类号: | E05F3/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海舟 |
| 地址: | 德国恩***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闭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门器(doorcloser)。
背景技术
对于专业人员而言,例如可从EP756663B1中得知一种闭门器。 在闭门器的外壳中整合了一个板式滑架(Laschenwagen),该板式滑架用 作为旋转/平移转换器。所用的基础是一个偏心轮形式的凸轮盘,它可 以借助门扇的运动而被置于旋转之中。板式滑架具有支撑辊和压力辊, 在支撑辊和压力辊之间力锁合地安置了该凸轮盘。这样,凸轮盘的旋 转运动导致板式滑架的一种平移运动。根据平移运动的方向,这种平 移导致一个蓄能器例如弹簧的蓄能。所蓄的能量可以使板式滑架实现 返回运动,从而导致凸轮盘和与之相连的驱动轴的旋转。这种旋转运 动被用之于门扇的关闭。
在上面提及的欧洲专利中所公开的闭门器具有压力弹簧形式的一 种蓄能器。该压力弹簧一方面支撑在闭门器外壳的一个突出部上,另 一方面又支撑在一个与板式滑架相连的柱塞上。已证明其缺点是:将 柱塞安装到闭门器的外壳中是非常麻烦的。由于(弹簧支撑在其上的) 突出部之故,板式滑架和弹簧都只能从外壳的相反的各侧引入。柱塞 随后必须很费事地利用螺钉固定在板式滑架上。
此外,还知道,利用柱塞销子将柱塞与板式滑架连接起来。这种 连接比前面述及的有关连接都较省钱。不过,为了安装,柱塞销子必 须能从外面接触。所以在安装时,板式滑架的端头仍不得完全被闭门 器的外壳包封。因此必须使用一种很复杂的、多部件式的外壳,以使 已部分地整合到外壳中的板式滑架能与尚未整合到外壳中的柱塞连接 起来。这一点导致高的生产费用,从而相应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从前面述及的现有技术状况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这 样一种闭门器,该闭门器既可尽量减少生产费用,又可实现各个部件 的简易安装。
上述任务是通过本发明提出的闭门器加以解决的。
本发明提出的闭门器具有一个驱动轴,该驱动轴可以与一个门扇 相连并且可旋转地支承。该驱动轴在闭门器的外壳内与一个凸轮盘相 连接,该凸轮盘被安置在至少一个支撑机构和至少一个压力机构之间。 凸轮盘最好设计成偏心的。支撑机构和压力机构都安装在板式滑架上。 在闭门器的外壳中,有一个用于缓冲的柱塞,该柱塞将填充有压力介 质的外壳分成为两个压力室,而其本身又与板式滑架相连接。此外, 在外壳中装入了一个弹簧,该弹簧一方面同柱塞相配合作用,另一方 面又同外壳相配合作用。柱塞最好设计成多部件式的。该柱塞具有一 个连接元件和一个外置元件,该连接元件至少部分形锁合地支承在外 置元件的容纳部中。为了能够在外置元件和连接元件之间实现连接, 外置元件的容纳部和连接元件的外表面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槽。在这些 槽中支承一个将上述两个元件连接起来的止推环。按本发明,这些槽 是如此布置的,使得止推环在安装之后不可接近地支承在柱塞内。
按本发明提出的闭门器,做了如下设定:板式滑架和弹簧分别从 相对置的一边被推入到闭门器的外壳中。于此,弹簧处在一个筒状支 座中,该支座的一边被闭门器外壳的一个突出部加以限制。在外壳的 另一边,将板式滑架引导穿过该突出部。该板式滑架按本发明事先就 与连接元件连接起来了。其直径是如此选择的,使它既可以穿过突出 部被引导,又可以穿过弹簧被引导。为了配齐本发明提出的闭门器, 将外置元件推入到闭门器外壳的筒状支座中。在将连接元件推入到外 置元件中时,一个止推环将这两个元件彼此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 柱塞。视设计而定,也可以通过外置元件和连接元件的安装,同时使 弹簧受到偏压。
本发明提出的柱塞可以使闭门器构造简单、生产费用降低。连接 元件和板式滑架之间的连接在这些部件组装到闭门器外壳中之前便可 实现。由于用了止推环来将外置元件连接到连接元件上,所以可保证 自动的连接。按本发明,止推环如此程度地处于柱塞内,使得它从外 面是不再可接触。采用这种支承方式,一方面不再能事后拆卸,另一 方面这种布置能保证连接元件完全组合在外置元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玛两合有限公司,未经多玛两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9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