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8321.0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下良子;伊东昭典;板垣仁;石川泰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莱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C08J11/10;C08J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塑料转化回油(oil)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和很多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已经被 作为全球范围的问题进行讨论,所述问题是例如对于快速增长的能量需求 自然资源的不足,由于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所致的全球变暖,以及垃圾、废 料和各种消耗品的处理。
因此,回收利用技术在有效利用资源的技术中变得更为重要。
在回收利用技术中,已知用于从废弃的塑料获取油的小尺寸设备,例 如,该设备包括储料器、具有安装在其中的导螺杆的筒状熔化单元、用于 汽化-分解通过熔化单元熔化的塑料的筒状分解单元和围绕熔化单元和分解 单元缠绕的加热器,其中,塑料通过加热器加热并汽化,汽化的塑料气体 通过催化剂并在冷凝器中冷却以被液化,生成的液体作为油被取出,而残 渣收集在残渣取出单元中(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3-21327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为了有效处理大量的各种混合的塑料并实际操作用于将塑料转 化为油的设备,这样的传统设备需要很多改善。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能 够有效处理塑料的油化设备。
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油化设备包括用于通过加热熔化塑料的熔化单元和用于 通过进一步加热汽化和分解由熔化单元熔化的熔融塑料的分解单元。分解 单元向上倾斜,并具有其中的导螺杆,以及设置在其上端部分的向上指向 的催化剂筒,和向下指向的残渣取出单元。分解单元具有用于防止熔融塑 料气体向下流动到残渣取出单元的防止装置。
在一方面,用于防止熔融塑料气体向下流动的防止装置可以是位于用 于取出残渣的残渣取出单元的取出端口的开/关阀。再者,靠近开/关阀可以 安置用于加热残渣取出单元内部的加热器。
在另一方面,用于防止熔融塑料气体向下流动的防止装置可以是位于 催化剂筒的气体取出端口的吸力单元,用以取出熔融塑料气体和用于抽吸 熔融塑料气体。
在又一方面,用于防止熔融塑料气体向下流动的防止装置可以是筒阀, 其连接到分解单元的下侧并具有螺旋件,该螺旋件可旋转以挤出残渣。
在本发明的油化设备的催化剂筒中可以包含由二氧化硅和矾土组成的 合成沸石。
再者,本发明的油化设备可以具有用于收集和加热残渣并位于靠近分 解单元的末端部分的残渣罐,该残渣罐具有开/关盖。
而且,本发明的油化设备的熔化单元可以构造的以通过由于在其筒中 的螺杆旋转所致的摩擦热以及从加热器施加的热而熔化从储料器馈送的塑 料。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油化设备可以包括用于熔化和馈送压碎的塑料 的熔化单元和用于分解和汽化通过熔化单元熔化的熔融塑料的分解单元, 其中熔化单元和分解单元分别具有通过电机旋转的导螺杆,熔化单元和分 解单元分别通过加热器加热。油化设备具有通过鼓泡处理过的油驱动的柴 油动力发电机,该鼓泡处理过的油通过将油化设备生成的油进行鼓泡处理 以去除汽油成分获得。通过来自该发电机的动力,操作电驱动单元,例如 加热器和电机。
在本发明的又另一方面,油化设备可以包括用于熔化和馈送压碎的塑 料的熔化单元和用于分解和汽化通过熔化单元熔化的熔融塑料的分解单 元,其中熔化单元和分解单元分别具有通过电机旋转的导螺杆,熔化单元 和分解单元分别通过加热器加热。油化设备具有通过混合油驱动的柴油动 力发电机,该混合油通过混合油化设备生成的油和食物油获得。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油化设备可包括用于熔化和馈送压碎的塑料的 熔化单元和用于分解和汽化通过熔化单元熔化的熔融塑料的分解单元,其 中熔化单元和分解单元分别具有通过电机旋转的导螺杆,熔化单元和分解 单元分别通过加热器加热。在油化设备中,发电机由在塑料的液化过程中 产生的废气(off-gas)和油化设备生成的油开动。该生成油是鼓泡处理过的 油,其汽油成分通过鼓泡处理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莱斯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布莱斯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83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