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花色素衍生物治疗和预防粘膜炎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27742.1 | 申请日: | 2007-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E·邦巴尔代利;P·莫拉佐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德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K36/45;A61K36/87;A61P1/04;A61K31/7048;A61K36/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革生;林柏楠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花色素 衍生物 治疗 预防 粘膜 | ||
发明领域
本文公开了治疗和预防粘膜炎,特别是经过施用化学疗法药物或组合 施用所述药物与放射疗法之后的粘膜炎的方法。更具体地,本文公开了通 过施用治疗有效量的花色素、原花色素、或含有花色素或原花色素至少一 种的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来治疗或预防粘膜炎。治疗有效量的花色素、 原花色素或提取物可以单独施用,或与治疗有效量的抗炎剂、免疫调节剂、 止痛剂、抗微生物剂或抗真菌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合施用。本文还公开了治 疗和预防粘膜炎的药物组合物。
发明背景
肿瘤学的第一目标是无论如何完全根除肿瘤,即使这样会带来严重的 副作用;无伤害为重(“first,do no harm”)的座右铭不是用于肿瘤治疗的 准则,而要被先以治疗为重(“first,hasten to help”)所取代。肿瘤学治疗 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包括光动力疗法的靶向放射疗法、大剂量化学疗法 药物、放射疗法、和当患者有严重副作用时的最大耐受剂量的细胞因子。 这些治疗以外,与化学疗法组合施用针对特定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是已确立 的疗法,其副作用与组合使用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所报道的相似。因此医 药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运用所有可用的方法最大化治疗结果。
然而,当前的疗法的选择性不足以只靶向肿瘤细胞;化学疗法同样靶 向所有活跃增殖的组织,在组织中造成的问题与放射疗法所造成的相似。 这些治疗诱导导致负免疫应答的坏死过程,并诱导严重的炎性过程。
放射疗法和以上所有化学疗法的副作用之一是粘膜炎,其通常影响肠 胃道,特别是口腔、食道、胃、肠和女性的阴道。多数情况都包括结肠和 其它可及的粘膜。此外,粘膜炎的治疗必须根据使用的每种类型的化学疗 法或抗增殖药物而有所调整。粘膜炎还可能影响性器官。
主要引起粘膜炎的药物有蒽环类抗生素、氟尿嘧啶、紫杉醇、放线菌 素、光辉霉素、依托泊苷、拓扑替康、安吖啶、甲氨蝶呤、羟基脲及其和 其它化学疗法药物的组合,其它化学疗法药物如铂络合物等,是肿瘤学治 疗中最常用的药物。
粘膜炎是危害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症状,令患者进食困难,并导致感 染,其需要中断化学疗法或替换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这使得治疗功效降 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组合在90%的患者中导致粘膜炎。粘膜炎由仍 在被研究的免疫反应、和化学疗法对活跃增殖的组织的直接作用共同引起。 粘膜是活跃增殖的组织,在化学疗法中由于粘膜层变薄而形成的损伤通常 随后被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考虑到粘膜炎的产生,完整的治疗通常需 要全身施用抗生素、抗真菌剂或具有免疫刺激性质的抗炎剂,与包含调节 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的化合物的局部治疗相结合。
发明简述
本文描述了在患者例如有此需要的患者中治疗或预防粘膜炎的方法, 包括向患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花色素、原花色素或提取物的至少一种,所 述提取物如植物提取物,其包含花色素或原花色素的至少一种。例如,方 法可以包括施用治疗有效量的花色素、原花色素或这样的提取物中的一种 或多种,或这样的化合物和提取物的多种组合。本文使用的术语“花色素” 包括花色素、花色素的糖苷配基即花色素、及其盐和衍生物。此外,本文 使用的术语“花色素”(anthocyanoside)与术语“花色素”(anthocyan)是可互 换和同义的。并且,本文使用的术语“糖苷配基”(aglycone)是与术语“糖苷 配基”(aglycon)可互换和同义的。此外,本文使用的术语“原花色 素”(proanthocyanidin)是与术语“矢车菊苷配基”(procyanidin)可互换和同 义的。
本文还描述了治疗或预防粘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 (1)治疗有效量的花色素、原花色素或提取物的至少一种,所述提取物如植 物提取物,包含花色素或原花色素的至少一种,和(2)可药用赋形剂。例如, 组合物可以包括治疗有效量的花色素、原花色素或这样的提取物中的一种 或多种,或这样的化合物和提取物的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德纳有限公司,未经因德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7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