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调制发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7476.2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真木;森本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F1/06 | 分类号: | H03F1/06;H03F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调制 发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适用了极化调制方式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发送调制装置的设计中,一般在效率与线性(linearity)之间存在折衷选择关系。但是,最近出现了以下的技术的提案,通过采用极化调制,在发送调制装置中能够兼顾高效率和线性。
图1是表示适用了极化调制的发送调制装置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极坐标变换单元11将基带调制信号分离成振幅分量(例如√(I2+Q2))、即基带振幅调制信号S1,以及相位分量(例如调制码元与I轴所形成的角度)、即基带相位调制信号S2。
电源电压变换单元12将未图示的电源所提供的电源电压S3变换为电源电压S4,将变换后的电源电压S4输出到稳压器(regulator)14。
功率施加单元13将基带振幅调制信号S1与控制信号S5相乘,从而形成振幅调制信号S6。
稳压器14用振幅调制信号S6对电源电压S4进行偏压,使其变化。稳压器14将通过振幅调制信号S6使电源电压S4变化而获得的电源电压S8,提供给功率放大单元16的电源输入端。
相位调制单元15用基带相位调制信号S2对高频信号进行相位调制,将其变换为相位调制高频信号S7。
功率放大器16将电源电压S8作为电源,对相位调制高频信号S7的功率进行放大。功率放大器16将对相位调制高频信号S7进行功率放大而获得的RF发送信号S9输出到隔离器(isolator)17。
隔离器17在某个方向上使电磁波无衰减地通过,而在其相反的方向上吸收电磁波的功率。由此,能够防止由天线18接收的信号进入到功率放大器16中。另外,由于设有隔离器17,即使天线18的负荷变动,其坏影响不会波及功率放大器16,功率放大器16的动作不会变得不稳定。另外,也能够 防止功率放大器16的输出信号的S/N(信噪比)的恶化。这样,隔离器17防止由天线18产生的反射信号传播到功率放大器16,同时遮断由天线18的负荷变动而对功率放大器16造成的影响。
天线18发送RF发送信号S10。
在将如上构成的发送调制装置10用于移动电话等终端时,因为设有隔离器17,能够使功率放大器16的特性稳定。然而,因为插入了隔离器17,相应地发生功率损失,电路的占有面积也增大。
如果去掉隔离器17,就能够解决功率损失和占有空间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导致功率放大器的特性不稳定,从如上构成的发送调制装置10中去掉隔离器17,则功率放大器的负荷将容易发生变动。
尤其是如移动电话机等移动终端,其使用环境变化多样,随之,功率放大器的负荷(天线18的负荷)也容易变动。例如,在通话时使机器的机身接近于人体,或者在金属制的桌子上使用的情况下,在移动电话机的天线与人体或金属板之间将产生电容耦合,使得发送调制装置的负荷大幅变动。
这样的负荷变动使从电源电压变换单元12流入功率放大器16的电流的电流值Icc增加,并且使功率放大器16的输出功率降低。其结果出现以下问题,如式(1)所示,增加功率放大器16的功率损失,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损失变成热量,使得功率放大器的温度大幅上升。
功率损失=供给功率(Vcc×Icc)-输出功率(Pout) ...式(1)
这样,存在着如果负荷变动,则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损失增大,使得功率放大器的发热量增大的问题。因此,装载有这种发送调制装置的移动电话机,其外壳的温度会上升到高温,导致耐用期限缩短和特性恶化。尤其是接触身体而利用的移动电话机,如果外壳的表面温度升高,则甚至使用它都困难,因此功率放大器的发热量的增加是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方法:通过检测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而估计负荷的变动,并对被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可变负荷进行控制以使负荷变动变得缓和。图2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极化调制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
为了抑制起因于功率放大器的负荷变动的坏影响,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可以考虑在极化调制发送装置中设置用于估计功率放大器的负荷变动的电路,以及用于控制负荷的电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295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7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