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亲水性接枝聚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26908.8 | 申请日: | 2007-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津守隆弘;若尾典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亲水性 接枝 聚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亲水性接枝聚合物。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作洗涤剂组分、水处理剂、纤维处理剂、分散剂、水泥分散剂的接枝聚合物。
背景技术
对由聚环氧烷构成的主链接枝聚合不饱和单体成分而成的亲水性接枝聚合物,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各种开发,在防水垢剂、水处理剂、洗涤剂组分、对水为难溶性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分散剂(无机颜料的分散剂、水泥水浆料用分散剂)、纤维处理剂等各种用途中使用(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4528334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612352号说明书、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639592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5952432号说明书)。
上述亲水性接枝聚合物通过在聚环氧烷化合物中添加丙烯酸等不饱和单体和聚合引发剂等,并通过加热进行接枝聚合而制造。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在制造聚合物后的聚合物反应物中较多残留用作原料的不饱和单体成分。从聚合物的生产率和性能的观点来看,上述亲水性接枝聚合物是不优选的。此外,特别是在与人体接触的用途中,要求尽可能减少由于残留单体导致的毒性或刺激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日本特开2001-22644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聚醚化合物中接枝单烯属不饱和单羧酸和单烯属不饱和二羧酸而获得的亲水性接枝聚合物。日本特开2001-226441号公报中记载的聚合物的单烯属不饱和单羧酸的残留量为900ppm以下,与现有的物质相比,单体残留量较少。
此外,上述亲水性接枝聚合物由于单体残留的问题,有时随时间的保存性不好。作为该解决方法,在日本特开平11-279220号公报中,公开了包括预先强制水解亲水性共聚物的工序的亲水性接枝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考虑生产效率、残留丙烯酸对环境的负荷和安全性,则要求进一步降低聚合物中的残留不饱和单体成分,此外,期望随时间的保存稳定性更良好的接枝聚合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亲水性接枝单体,其降低了残留不饱和单羧酸量,随时间的稳定性非常优异。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精心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提高接枝聚合中所用单体中不饱和单羧酸的摩尔比率,则残留单体量降低,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亲水性接枝聚合物,该亲水性接枝聚合物使聚环氧烷与包含不饱和单羧酸的单体成分接枝聚合而成,其中,源自上述不饱和单羧酸的侧链部分的摩尔比率相对于全部侧链超过90mol%,相对于上述亲水性接枝聚合物的总质量,不饱和单羧酸的残留量不足200质量ppm。
本发明的亲水性接枝聚合物是残留不饱和单羧酸量更少的纯度高的聚合物,而且是随时间的稳定性非常优异的聚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亲水性接枝聚合物具有由聚环氧烷构成的主链和包含不饱和单羧酸的单体成分接枝聚合而成的侧链。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接枝聚合物的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聚环氧烷]
作为主链的聚环氧烷通过将环氧烷与作为聚合引发点的化合物聚合而成。
上述作为聚合引发点的化合物,只要是环氧烷能反应、聚合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说,可以列举水、醇、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卤化氢、氨、胺、羟胺、羧酸、酰卤化物、内酯、醛、苯等,这些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从反应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水、醇和胺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醇。
作为醇,可以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等碳原子数为1~50、优选碳原子数为1~30的脂肪族伯醇;苯酚、异丙基苯酚、辛基苯酚、叔丁基苯酚、壬基苯酚、萘酚等碳原子数为3~50、优选碳原子数为6~30的芳香族醇;异丙醇或将正石蜡氧化得到的醇等碳原子数为3~50、优选碳原子数为3~18的伯醇;叔丁醇等碳原子数为4~50、优选碳原子数为4~18的叔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丙烷二醇(propane diol)、丁二醇、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等二醇类;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三醇类;脱水山梨糖醇等多醇类等,这些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另外,从对醇加成环氧烷的观点出发,优选芳香族醇,更优选作为无取代苯酚的苯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触媒,未经株式会社日本触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涂料及其用途
- 下一篇:用于光学应用和涂料应用的含铅聚丙烯酸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