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输送带的橡胶组合物和输送带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6792.8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宫地淳;渡边宏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K5/06;C08K3/04;C08K5/54;C08K3/36;C08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输送带 橡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带的橡胶组合物和输送带。
背景技术
输送带通常用作运输材料。然而,由于运输体积的增加、运输 效率的改进和其它因素,存在对更大尺寸和更高强度输送带的需要。最近, 出现了总长度达到数千公里的输送带。由此,设备花费和能耗也在上升, 这导致了人们对低花费、低能耗的带输送系统的希望。特别地,正在研究 通过改进制造带的橡胶的性质来降低输送带的花费和能耗的途径。
例如,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卷绕的输送带,其在驱动轮和 惰轮之间传送并被装备在货物传输系统上,输送带的特征在于作为与托辊 发生接触的带内表面的性质的损耗因数(tanδ)和动态模量(E’)分别满足 0.04≤tanδ≤0.12且E’≥20kgf/cm2”,且也公开了“一种卷绕的输送带, 其在驱动轮和惰轮之间传送并被装备在货物传输系统上,输送带的特征在 于,输送带内表面上的橡胶包含,关于由40至100重量份的天然橡胶和 60至0重量份的聚丁二烯橡胶组成的聚合物,20至55重量份的炭黑”。
专利文件2公开了“在至少核心层的顶部或底部,具有与带支持 元件接触的输送带,覆盖橡胶的特征在于包含氧化硅和硅烷偶合剂”。
此外,本申请公开了“用于输送带的橡胶组合物,其中每100重 量份的橡胶组分包含30至65重量份的具有如下所示胶体性质的炭黑: 1)最高80m2/g的氮吸附比表面积(N2SA), 2)最高70mg/g的碘吸附(IA),和 3)至少100cm3/100g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油吸收和在10Hz频率、 2%动态应变和20℃下大于0.12且最高0.200的损耗因数tanδ(参见专利 文件3)”。
专利文件4在权利要求1中公开了“具有改进的抗返原(reversion) 性的橡胶化合物,且其包括如下:(a)选自天然橡胶、衍生自二烯单体的橡 胶和其混合物的橡胶;(b)约0.1至约10phr的具有如下通式(I)的双马来酰 亚胺化合物 (其中R是约2至约16个碳的二价无环脂肪族基团、约5至约20个碳的 二价环状脂肪族基团、约6至约18个碳的二价芳香族基团或约7至约24 个碳的二价烷基芳香族基团,其中二价基团可以包括选自氧、氮和硫的杂 原子;X是0或从1至3的整数;且Y是氢或-CH3);和(c)约0.1至约10phr 的具有如下通式(II)的双苯并噻唑二硫代化合物 (其中R1选自具有1至20个碳的亚烷基基团、具有6至24个碳的环亚烷 基基团、具有6至18个碳的亚芳基基团、具有7至25个碳的烷亚芳基基 团和具有如下通式的二价基团)。 专利文件4在权利要求2中还公开了“具有轮胎、软管、带或鞋底形状 的权利要求1的橡胶化合物”。
专利文件1:JP 11-139523A 专利文件2:JP 2004-10215A 专利文件3:JP 2004-18752A 专利文件4:JP 10-77361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件1所述的输送带的情况中,其目的是减少tan δ值和降低能耗,当tanδ值过小时,断裂强度(TB)和断裂伸长(EB)减少, 这样有时会导致低的撕裂强度和抗疲劳性。因此,在输送带传送时会发生 覆盖橡胶的表面损伤等,而这会引起输送带的表面失效,导致不稳定的运 行。 专利文件2中所述的输送带具有高的能量损耗指数,这造成能耗减少 不充分。 因为用于专利文件3中所述的用于输送带的橡胶组合物的输送带具有 高的能量损耗指数,所以带运行的线的不一致(例如线倾斜和弯曲)会使能 耗较少有时不充分。 此外,已发现当天然橡胶(NR)的量超过80重量份时,使用专利文件4 中所述的化合物的带具有差的抗磨损性。也已发现在天然橡胶含量低于25 重量份时,25%模量(M25)降低且能量损耗指数(ΔH)增加,因此不能实现能 耗上减少。此外,因为专利文件4中所述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硅而不包含硅 烷偶合剂和二乙二醇,所以损耗因数tanδ和能量损耗指数ΔH均很大, 这使得能耗较少不能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