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6757.6 | 申请日: | 200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尹畯一;尹种文;安宰成;卢钟烈;杨在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勇;郑建晖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型 大型 电池组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battery module),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多个堆叠的单元电池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每个单元模块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彼此电连接的平板状电池组电池(battery cell),每个电池组电池具有形成在其相对侧的电极端子,其中,所述电池组模块以如下方式制造:通过焊接将一对单元模块的电极端子连接,将包括检测构件的检测单元安装到焊接部分,并弯曲该焊接部分从而堆叠单元模块,并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所有单元电池被堆叠。
背景技术
近来,能够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已经被广泛用作无线移动设备的能量源。另外,二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EV)和混合电动汽车(HEV)的电源,已经引起相当多的关注,上述电动汽车(EV)和混合电动汽车(HEV)已经被开发来解决由现有的使用化石燃料的汽油和柴油车辆引起的诸如空气污染之类的问题。
对于小型移动设备,每个设备使用一个或多个电池组电池。另一方面,中型或大型设备,例如车辆,使用具有多个彼此电连接的电池组电池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因为对于中型或大型设备而言需要高输出和大容量。
优选地,如果可能,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被制造成具有小尺寸以及小重量。为此,棱形电池组或袋形电池组(pouch-shapedbattery)——其能够以高集成度进行堆叠并具有较小的重量与容量比,通常用作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的电池组电池。特别地,当前对使用铝层压板(laminate sheet)作为保护构件的袋形电池组产生了很大兴趣,因为该袋形电池组的重量小且其制造成本低。
图1为一般地图解常规的代表性袋形电池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的袋形电池组10被构造为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两个电极引线11和12分别从电池体1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突出,同时电极引线11和12彼此相对。保护构件14包括上保护部分和下保护部分。也就是说,保护构件14为双元件构件。电极组件(未示出)被容纳在限定于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保护部分之间的容纳部分中。相对侧14a以及上和下端部14b和14c为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保护部分的接触区域,被彼此结合,从而制造袋形电池组10。保护构件14被构造为一种树脂层/金属薄膜层/树脂层的叠层结构。因此,可以通过将热和压力施加到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保护部分的相对侧14a以及上和下端部14b和14c从而将其树脂层彼此焊接,而将保护构件14的彼此接触的上和下保护部分的相对侧14a以及上和下端部14b和14c彼此结合。根据情况,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保护部分的相对侧14a以及上和下端部14b和14c可使用粘合剂彼此结合。对于保护构件14的相对侧14a,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保护部分的相同树脂层彼此直接接触,从而通过焊接实现在保护构件14的相对侧14a处的均匀密封。另一方面,对于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端部14b和14c,电极引线11和12分别从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端部14b和14c突出。为此原因,保护构件14的上和下保护部分的上和下端部14b和14c被彼此热焊接,而同时考虑到电极引线11和12的厚度以及电极引线11和12与保护构件14之间的材料差异,薄膜形密封构件16被置于电极引线11和12与保护构件14之间,从而增加保护构件14的密封性。
然而,保护构件14的机械强度较低。为了解决此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其将电池组电池(单元电池)安装在诸如盒子之类的包装壳中,从而制造具有稳定结构的电池组模块。然而,其中安装有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的设备或车辆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当电池组模块的尺寸由于使用诸如盒子之类的包装壳而增大时,空间利用率降低。另外,由于它们的机械强度低,因此电池组电池在其充电和放电期间重复地膨胀和收缩。结果,保护构件的热焊接区域会容易地彼此分离。
并且,由于电池组模块为包括多个彼此组合的电池组电池的结构体,所以当在一些电池组电池中出现过电压、过电流以及过热时,电池组模块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因此,需要用于检测过电压、过电流和过热的检测单元。具体而言,将电压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连接到电池组电池,从而实时或以预定时间间隔检测和控制电池组电池的运行。然而,检测单元的附接或连接使电池组模块的组装过程复杂化。另外,由于为了附接或连接检测单元而有必要提供多个导线,可能会发生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7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