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土壤杆菌属细菌物种用于植物转化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6752.3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X·叶;J·沈;E·威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冬;付 磊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杆菌 细菌 物种 用于 植物 转化 用途 | ||
1.用于转化植物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让至少第一植物细胞与非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的根瘤 菌细菌接触,所述细菌包含:(i)包含Ti质粒vir基因区的第一核酸, 其中所述vir基因区用于以VirD2依赖方式将目标核酸导入所述植物 细胞;和(ii)包含可操作地连接目标核酸的一个或多个T-DNA边界序 列的第二核酸;和
(b)选择被目标核酸转化的至少第一植物细胞,其中所述植物细 胞为大豆、油菜、玉米或棉花植物细胞,
其中所述根瘤菌细胞选自:根瘤菌属菌(Rhizobium spp.)、中华根 瘤菌属菌(Sinorhizobium spp.)、中间根瘤菌属菌(Mesorhizobium spp.)、 叶杆菌属菌(Phyllobacterium spp.)、苍白杆菌属菌(Ochrobactrum spp.) 和慢生根瘤菌属菌(Bradyrhizobium spp.)。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根瘤菌细胞在与所述植物细胞 接触之前,在乙酰丁香酮或诱导vir基因功能的其它化合物存在下生 长。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根瘤菌细胞为豌豆根瘤菌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根瘤菌细胞为豌豆根瘤菌三叶 草生物变异型(R.leguminosarum bv.trifolii)、豌豆根瘤菌菜豆生物变异 型(R.leguminosarum bv.phaseoli)或豌豆根瘤菌蚕豆生物变异型 (Rhizobium leguminosarum.bv.viciae)。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植物细胞包含在来自植物种子、 幼苗、愈伤组织、细胞悬液、子叶、分生组织、叶、根或茎的外植体 中;并且让所述外植体与所述细菌接触。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外植体包括胚分生组织;愈伤 组织;细胞悬液;子叶;或来自叶、根或茎的组织。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核酸和第二核酸通过电穿 孔导入所述细菌中。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选择被所述目标核酸转化的植物细 胞在缺乏选择剂时进行。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选择被所述目标核酸转化的植物细 胞包括在选择剂存在下培养所述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目标核酸赋予对 所述选择剂的耐性,或可操作地连接另外的赋予对所述选择剂耐性的 核酸。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剂为草甘膦、卡那霉素、 双丙氨膦或麦草畏。
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核酸或另外的核酸编码 EPSP合酶。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EPSP合酶蛋白为CP4。
13.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剂为草甘膦。
1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核酸物理上不与选择标记 基因连接。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基因和所述目标核酸在 由被所述目标核酸转化的植物细胞再生的植株的后代中遗传分离。
1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菌包含至少第三核酸,所述 第三核酸包含另外的目标核酸,其中所述植物细胞用所述第三核酸转 化。
1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植物细胞再生植株, 其中所述植株包含所述目标核酸。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从所述植物细胞再生植株包括诱 导从包含所述植物细胞的外植体形成一株或多株苗,并将至少第一苗 培养为可育的全株。
19.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再生通过器官形成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7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