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装置以及用于补偿病人重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22838.9 | 申请日: | 2007-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4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 发明(设计)人: | D·D·科彭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QFIX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薛峰,曹若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装置 以及 用于 补偿 病人 重量 方法 | ||
发明背景
本申请要求2006年4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RadiationTherapy Patient Couch Top Compatible with Diagnostic Imaging”的美国临时申请60/795,836的优先权和权益。
癌症放射治疗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基于高能量放射定点(pinpoint)应用,高能量放射被高精度地调节以适应癌症肿瘤的形状和位置。现代诸如IMRT之类的技术使用铅笔大小的束,该束的截面形状与肿瘤匹配。这允许医生不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而同时增加对癌症目标的治疗剂量。随着治疗束尺寸的减小,束的精确定位变得非常关键。如果高精度调节的束偏离目标几毫米,则其可能会完全偏离肿瘤。
由于这些新技术,人们越来越希望准确获知病人在处于治疗位置时肿瘤的位置和形状。此外,关键是要能够在多个治疗阶段中将病人放置在相同位置,并能够确认已经实现准确定位。因此,放射治疗机器的制造商纷纷将内置诊断成像能力组合在其机器中。诸如板上成像(OBI)和锥形束CT之类的发展,允许实时验证病人定位并能够通过x射线确认病人处于与模拟中相同的位置。
这种在治疗机器上潜在地通过成像进行位置比较的能力使得人们有可能开发出独立地将病人固定装置定位在治疗机器上并将其位置与模拟时的位置比较的技术。在治疗和模拟中的成像技术不必相同,多种成像技术可用于每一阶段,如x射线类、MRI或其他方式。新的定位技术,例如西雅图的Calypso Medical Systems开发的射频技术,展现出识别和确认病人重复定位精度的新的可能。可对病人支撑装置的位置和取向进行校正,使得肿瘤精确瞄准可以实现。此外,通过成像技术使床面和装置在治疗机器上对准的能力,允许所述过程程序化和自动化,因而所需时间更少,提高了效率。
传统上,病人治疗方案已经在不同的使用诊断成像的模拟机器上执行,并利用静态影像、CT成像、MRI、PET、SPECT或其他技术。病人被放置在台面或称为床面上。为放射治疗开发的床面的结构通常不同于那些为诊断成像开发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限制,并且提供了一种方法,在模拟(或称仿真)和治疗过程中快速准确定位病人,并校正由于病人体重所致的病人定位设备的失准和变形。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人床面或装置,其包括由两个或更多个分立影像对照标记构成的图案,使得标记位置可在希望的成像方式下被识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床面或装置上准确定位病人的方法,其中,解决了由于病人体重所致的床面或装置的变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通过影像引导准确瞄准患部的方法,其包括:使用从激光、可见光、红外线、MRI、RF和放射线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来实时确定一个或多个影像标记的位置;和修正病人位置或放射治疗束路径中的至少一种以适应性地补偿位置变化。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显示出本发明的模拟床面和治疗床面。
图2显示出用于定位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具有开口的定位棒。
图3A和3B图示出了显示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CT扫描影像。
图4A和4B图示出具有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床面和床面的CT扫描影像。
图5图示出具有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悬置板。
图6图示出具有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床面。
图7显示出具有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平面阵列的床面。
图8A显示出没有病人的床面。
图8B显示出在病人载荷下的床面。
图8C是由于病人载荷所致的床面形变的图示。
图9图示出具有壁激光扫描方向和内顶激光扫描方向的具有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床面。
图10图示出具有本发明分立影像标记的头盖形对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模拟和治疗中均希望获知床面、装置和病人正确就位。这始于进行模拟时,在模拟中,使用传统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射频、PET、SPECT或其他方式对病人扫描以确定癌症患部位置。由于放射治疗经常在多个部分实施,因而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且可重复地确认病人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QFIX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QFIX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2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