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集簇材料解附聚和/或解聚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22351.0 | 申请日: | 2007-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K·C·克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负100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00 | 分类号: | B02C1/00;B02C11/08;B02C21/00;B02C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 辉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集簇 材料 解附聚 解聚 方法 系统 设备 | ||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解附聚、解聚集和/或研磨各种材料的各种化学和/或 机械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特定材料的化学-机械解附聚和/或解聚集,这 会造成特定材料集簇颗粒的分离,所述材料诸如超分散金刚石(UDD)、超纳米 晶体金刚石(UNCD)、各种碳材料(包括煤等)、以及其它聚集的和/或附聚的超 细粉末,诸如单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涂层粉末等。
相关领域的说明
当今,粉末化材料、细颗粒材料、微米级颗粒、纳米级颗粒和类似材料正 被用于各种专业应用中。比如,这类材料被用于精细抛光工艺、化学机械平坦 化(CMP)、燃料电池应用、氧气生成、生物技术过程、石油化工处理、化学方 法、运输应用、特性材料部门等。然而,为了在这些专业应用中使用,需要对 这类粉末进行精炼以提供可用的形式,以便最终用途生产商能以合理的成本获 得高质量的粉末。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为各个行业的生产商提供这类材料的方 法,所述行业包括电子工业、发电工业、环境控制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和化学 工业。
如所论,由于被应用于这些特殊行业中,所以所述材料需要更好的工艺性 能以便满足更严格的规范并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粉末日益增长的需求。要达到这 种严格的规范需要加强对颗粒材料性质的控制。根据待生产的材料的类型,每 一种材料都具有各种缺点,且需要生产纯粉末颗粒物质。比如,部分这些材料 可以包括UDD、UNCD、碳材料、煤、单金属氧化物粉末、复合金属氧化物粉 末、涂敷颗粒等。
所有这些小颗粒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都易于形成聚集物、附聚物和/或絮凝 物。具体地,无论是在形成过程中还是在随后的处理过程中,单个颗粒通过较 弱的键以聚集物或簇团形式保持在一起,导致产生粘结力和形成这些簇团。为 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粉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人们需要克服这些粘结力,这 造成颗粒的分散和/或簇团尺寸的减小。
单金属氧化物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包括用作抛光材料、催化剂载体材料、 颜料、紫外线阻断剂等。非矿物陶瓷粉末的制备过程通常是,作为化合物或金 属分离有关的金属,然后使该材料反应以便形成所需的化合物。生产氧化铝通 常使用的方法是“拜尔”(BAYER)法,其中,通过对水铝矿进行消化和沉淀而 制成氢氧化铝化合物,从而分离出铝。然后将氢氧化铝加热至1050℃以便使氢 氧根离子分解,形成Al2O3和H2O。该方法的最后一步是研磨Al2O3以便获得 所需的粒度。而且,Al2O3可以既制备成过渡氧化铝,也可以制备成α氧化铝, 两者的区别是晶体结构不同。过渡氧化铝因表面积高和硬度更低而被用于催化 剂和半导体的抛光。上述用于生产单金属氧化物粉末的方法的一个缺点是需要 通过研磨步骤来减小粒度。与该方法有关的其它技术壁垒包括,颗粒需要达到 能被有效地减小的最小尺寸(约500纳米),粒度分布广,需要大量用于研磨的 能量和设备。
关于复合金属氧化物,这是一种含有不止一种金属的氧化物,这类化合物 (比如BaTiO3)和固溶体包括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氧化物的结构中的金属氧化 物,诸如Y2O3稳定的ZrO2(YSZ)。目前,通过固态反应、熔体结晶和溶液法 来生产复合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的固溶体。
在固态反应法中,使含有有关金属的化合物合并,充分地混合,然后烧 制。在烧制过程中,前体化合物分解为单种金属的氧化物。然后,金属离子扩 散到一起以便产生含有两种金属的化合物。这种扩散过程倾向于缓慢,因此, 材料被冷却和再研磨以产生新的表面供单独的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从而在随 后的再烧制过程中产生更多所需的化合物。这种冷却、研磨和再烧制过程可以 重复三次或四次,以便达到需要的均一性和最终产物的转化率。这种方法的一 些主要技术限制包括形成次生相,前体材料反应不完全,在延长烧制过程中产 生大颗粒和附聚物,以及再烧制材料和研磨需要高能量。其它的不足是研磨过 程对最小粒度有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负100有限公司,未经负100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2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