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输出装置以及具备该动力输出装置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9738.0 | 申请日: | 200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4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冈村贤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L9/18 | 分类号: | B60L9/18;B60K17/356;H02P5/00;B60K6/28;B60K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输出 装置 以及 具备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包括两个旋转电机作为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装置以及具备该动力输出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4-328991号公报公开了车辆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通过发动机或电动马达驱动前轮或后轮中的任意一方作为主驱动轮,通过不具有永磁铁的电动马达驱动从动轮。
根据该驱动装置,因为从动轮的电动马达不具有永磁铁,所以在该电动马达不产生驱动力而空转时,不产生齿槽转矩且摩擦力小。其结果,车辆的燃料消耗率提高。
但是,在上述公报中,没有公开用电动马达驱动主驱动轮的情况的具体结构,也没有提出包括具有永磁铁的马达和不具有永磁铁的马达的动力输出装置中的最合适的系统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该装置在包括具有永磁铁的马达和不具有永磁铁的马达的情况下具有最合适的系统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动力输出装置的车辆,该装置在包括具有永磁体的马达和不具有永磁铁的马达的情况下具有最合适的系统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蓄电装置;对来自蓄电装置的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装置;接受由升压装置升压了的电压的第一驱动装置;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的、具有永磁铁的第一旋转电机;接受蓄电装置的电压的第二驱动装置;和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的、不具有永磁铁的第二旋转电机。
优选,第二旋转电机由磁阻马达构成。
另外,优选,第二旋转电机由感应马达构成。
优选,第二旋转电机的最大输出比第一旋转电机的最大输出小。
优选,动力输出装置还包括:相对于升压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并列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和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的、具有永磁铁的第三旋转电机。
另外,根据本发明,车辆包括:上述任意的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输出装置的第一旋转电机连结的主驱动轮;和与动力输出装置的第二旋转电机连结的从动轮。
另外,根据本发明,车辆包括:上述任意的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输出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旋转电机中的任意一方连结的前轮;和与第一以及第二旋转电机中的任意另一方连结的后轮。
在本发明中,驱动不具有永磁铁的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驱动装置,不经由升压装置地接受蓄电装置的电压,所以超过由来自升压装置的升压电压驱动的第一旋转电机所需要地提高升压装置的升压比的情况不会发生。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升压装置以及第一驱动装置中的电力损失。
另外,在蓄电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之间不介由升压装置地进行能量的授受,所以能够降低在升压装置、升压装置输出侧(高压侧)设置的部件(平滑电容器等)的容量。
另外,第二旋转电机由不具有永磁铁的旋转电机构成,所以即便从升压装置看来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低压侧(蓄电装置),也不会产生非期待的再生转矩(减速转矩)、超过蓄电装置的可蓄电容量的再生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的一例而示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整体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逆变器20、30的电路图。
图3是图1所示逆变器40的电路图。
图4是将开关磁阻马达用于后置马达时的逆变器的电路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的一例而示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整体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车辆的一例而示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整体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有,对图中同样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的一例而示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整体框图。参照图1,该混合动力车辆100包括:蓄电装置B;升压转换器10;逆变器20、30、40;发电机25;前置马达35;后置马达45;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50;发动机80;前轮82;和后轮84。此外,混合动力车辆100还包括:电源线PL1、PL2、接地线GL、电容器C1、C2、电压传感器62、64和旋转角传感器66、68、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9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电极的保持装置的放电灯
- 下一篇:用来监控机器防护装置状态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