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接收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以及选择映射规则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9017.X | 申请日: | 200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2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旼锡;崔镇洙;李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B1/707;H04L1/0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凯;谢丽娜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接收 信号 装置 及其 方法 以及 选择 映射 规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并且尤其涉及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的 装置及其方法,以及选择映射规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随着高速多媒体数据服务需求的增加,为了在移动无 线电通信信道上提供高速多媒体数据服务,已经对改善信号质量和频 率效率的技术开发投入了很多努力。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多天线来提供发射分集。若使用多个 收发天线,则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容量可显著增加。如果多收发 天线与编码方案被共同使用,那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收发信息容量。
在这种情况下,将编码方案称为空时编码方案。在空时编码方案 中,为了接收终端在不牺牲带宽的情况下提供全分集效应和编码增益, 用编码配置了从其他天线发射的信号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STBC (space time block code)(空时分组编码)方案作为一种空时编码方案。
图1A和图1B分别是发射终端结构和接收终端结构的示范性框图。
参照图1A和图1B,使用STBC(空时分组编码)的比特交织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包括发射终端10和接收终端100。
参照图1A,发射终端10包含:信道编码器11、比特交织器12、串/ 并转换器13、具有至少两个映射器14a的映射模块14、STBC编码器15、 以及具有至少两个逆离散傅里叶变换器16a的逆离散傅里叶变换 (IDFT)模块16。
信道编码器11将冗余的比特附加到数据比特上,来检测或纠正当 经由信道发射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为了减少猝发错误和衰落效应,比特交织器12通过规定比特单元 来混合和分散已编码的比特,来独立地排列已编码的比特。
串/并转换器13将比特信号从串行序列转换为并行序列。
包括在映射模块14中的每个映射器14a根据规定的映射规则,将输 入到此的比特信号变换为对应的码元信号。
STBC编码器15使用用于多天线的分组码来对码元信号进行编码, 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取发射分集。
包含在IDFT模块16中的每个IDFT16a将码元信号调制为OFDM码 元,即将频域上的码元信号变换为时域上的信号,并随后发射变换后 的信号。如果用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器(IFFT)代替IDFT16a,那么计 算量被减少了,用于更高效的实施。
参照图1B,接收终端20包含具有至少两个离散傅里叶变换器106a 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模块106、STBC解码器105、具有至少两个 去映射器104a的去映射模块104、并/串转换器103、比特解交织器102、 以及信道解码器101。
包含在离散傅里叶变换模块106中的每个离散傅里叶变换器106a 对接收到的OFDM码元执行傅里叶变换。如果码元是由逆快速傅里叶变 换器所调制的,那么可以由快速傅里叶变换器来代替离散傅里叶变换 器106a。
STBC解码器105和去映射器104a将经由多天线发射的码元信号变 换为比特信号。
并/串转换器103以与串/并转换器13相反的方式将比特信号从并行 序列转换为串行序列。
比特解交织器102将由交织器12所混合的串行序列的比特信号的 顺序改变为混合之前的原始顺序。
并且,信道解码器101决定估计的数据比特。
本发明技术问题的公开
然而,在使用格雷(gray)映射规则的情形中,尽管格雷映射规 则在不进行迭代的执行中显示了良好的性能,但是性能在执行迭代解 码的误码平台(error floor)区域中劣化了。
另外,在卷积码或用卷积码配置的分组码的情形中,解码执行与 有限的编码长度相关联。典型地,在格型结构中,相互远离的比特之 间的相互作用(mutual action)并不有效。所以,在使用具有相当长长 度的输入数据序列的情形下,效果被劣化。即使通过增加有限编码长 度而获得了改进,但是解码器中的配置复杂度可以呈指数级增长,这 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涉及处理接收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以及映射规 则选择方法,其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带来的一 个或多个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90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