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18855.5 | 申请日: | 200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茂木昌司;本田稔;大森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普洛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B65D30/22;A61J1/05;B65D65/40;B32B9/00;B65D81/24;B65D30/08;B65D81/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兰;李平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1个或者多个(例如2个)药物隔室、使用由多个层构成的多层薄膜材料形成的药物容器,更详细地,涉及构成药物容器的多层薄膜的最外层为线状聚烯烃层的装纳药物的容器。这种容器可以抑制水分和氧向内部的透过,进而可以用肉眼观察容器的内容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人们大量开发了多个药物隔室连接而成的多室的药物容器,并将其用作各种药物的给药手段。这种容器例如可以作为输液用容器来使用。
作为2室型的输液用容器的一个例子,有装纳了粉末状药物的药物隔室与装纳了液状药物的药物隔室以可连通的隔开手段连接而成的容器。通常,这些药物隔室可以通过用合成树脂制作的薄膜来形成,但是这些薄膜有虽然极微量、但仍透过水分、气体(例如氧)等的倾向。因此,例如对于分别装纳了具有吸湿性的经时不稳定的粉末状药物(例如抗生素)等、和其溶解液、稀释液等液状药物的多室药物容器,在容器的各室中,以含有铝箔的方式构成装纳了具有吸湿性、易氧化性的药物的药物隔室的后部片材(リアシ—ト),另一方面,其前部片材贴合作为保护片材(カバ—シ—ト)的气体屏蔽性薄膜而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19139号公报)。
这种气体屏蔽性薄膜可以使用叠层了聚酯和铝箔的不透明的薄膜,以具有的粘合剂层进行贴合。在使用上述多室容器时,将不透明的气体屏蔽性薄膜从容器表面剥离后,连通多室容器的2个药物隔室,将2种药物混合,并给药。
但是,容器的使用者有时忘记了将不透明的气体屏蔽性薄膜剥离而将2种药物混合,其结果是可能产生将外观变化了的药物进行混合等的问题。
另外,已知一种药物容器,其通过用水分非透过性薄膜覆盖装纳具有吸湿性、易氧化性的药物的药物隔室的整体,来防止药物的变质。在该容器中,为了防止药物的变质,在水分非透过性薄膜的内侧同时封装干燥剂和/或脱氧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60132号公报)。在该药物容器中,为了同时封装干燥剂和/或脱氧剂,需要大面积的气体屏蔽性薄膜。作为覆盖这种药物隔室整体的水分非透过性外壁,可以列举聚酯与聚偏二氯乙烯与聚乙烯的3层,或者聚酯与聚乙烯醇的二氧化硅蒸镀薄膜与聚乙烯的3层,或者铝加工薄膜等。
进而,作为没有封装干燥剂和/或脱氧剂的多室药物容器,已知一种装纳药物的容器,其具备:具有空间部且以密封状态覆盖内部的隔室整体的水分非透过性外壁,和由覆盖在该外壁的水分透过性内壁构成的该内部的隔室(参照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079403号公报)。在该多室药物容器中,内壁由包含聚乙烯(外层)和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混合树脂(内层)的多层薄膜材料构成,构成外壁的屏蔽薄膜可以使用铝层压体、铝蒸镀薄膜等的铝加工薄膜,聚偏二氯乙烯与聚丙烯的2层。对于这种药物容器,外壁需要隔开空间部并覆盖内壁整体,因此在药物容器的制备中需要复杂的工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19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60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0794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药物容器,其是不用如上述那样剥离气体屏蔽性薄膜,另外不用同时封装干燥剂或氧吸收剂等,且优选为多室的药物容器,该容器可以抑制水分和氧向药物隔室中的透过,同时能够用肉眼观察隔室的内容物。
本发明人们发现通过使用透明的保护片材来代替先前说明的气体屏蔽性薄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本发明,所述透明的保护片材具备具有抑制水分和氧的透过的金属氧化物蒸镀层的薄膜而成。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容器,其包括前部片材和后部片材,在这些片之间进行熔接以形成空间部,其特征在于,
前部片材由具有线状聚烯烃层作为最外层而成的多层薄膜材料形成,
后部片材由具有金属箔、金属蒸镀层或者无机物蒸镀层的薄膜材料、优选具有金属箔、金属蒸镀层或者无机物蒸镀层的多层薄膜材料来形成,
具备具有金属氧化物蒸镀层的薄膜而成的透明保护片材熔接在前部片材上,以覆盖前部片材中的、至少形成该空间部的部分的整个外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普洛株式会社,未经尼普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8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