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热传导性柔软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8406.0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9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小百合;末冈邦昭;平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 | 分类号: | H01L23/36;H05K7/20;B32B9/04;C01B3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热 传导性 柔软 | ||
1.一种高热传导性柔软片,其特征在于,交替层叠石墨层和弹性 层,上述弹性层由与石墨层具有粘接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上述石墨层 的面方向的端部比弹性层的端部突出而且以覆盖弹性层的端部的至少 一部分的方式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石墨层的面方向的 端部,覆盖相邻的两个弹性层的端部地扩开。
3.一种热传导组件,备有发热体、散热体、和配置在发热体与散 热体之间的片,
上述片交替配置石墨层和弹性层,上述弹性层由与石墨层具有粘 接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上述石墨层的面方向的端部比弹性层的端部突 出而且以覆盖弹性层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弯曲,另外,石墨层 的面方向的一方端面与散热体的表面相接,石墨层的面方向的另一方 端面与发热体的表面相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热体 与上述片之间、和在上述散热体与上述片之间的至少一方上,具有填 充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填充材 料,由从硅油、液体金属和散热油脂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一种材料构 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石墨层的 面方向的端部,以覆盖相邻的两个上述弹性层的端部的方式扩开。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 体包含IC芯片,上述散热体包含散热器。
8.一种高热传导性柔软片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2 所述的高热传导性柔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石墨层和弹性层交替层叠、形成一个层叠块的步骤,上述弹性 层由与石墨层具有粘接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沿着层叠方向将层叠块切断、形成若干个小块的步骤;
上述形成若干个小块的步骤,包括使小块中的石墨层的面方向的 端部比弹性层的端部突出、并且以覆盖弹性层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 方式使其弯曲的步骤。
9.一种高热传导性柔软片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2 所述的高热传导性柔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石墨层和弹性层交替层叠、形成一个块的步骤,上述弹性层由 与石墨层具有粘接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沿着层叠方向将块切断、形成若干个小块的步骤;
使小块中的石墨层的面方向的端部比弹性层的端部突出的步骤;
以覆盖弹性层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使突出的石墨层的面方 向的端部弯曲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热传导性柔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将上述石墨层的面方向的端部弯曲的步骤中,包括将石墨层的 面方向的端部以覆盖相邻的两个弹性层的端部的方式扩开的步骤。
11.一种高热传导性柔软片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 2所述的高热传导性柔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a)准备若干个石墨块的步骤;
(b)使石墨块的一面的端部比中央部突出的步骤;
(c)将弹性层接合在石墨块的上述一面上的步骤,上述弹性层由 与石墨层具有粘接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d)将另一个石墨块接合在弹性层上,使该石墨块的与弹性层 的接合面相反侧的面的端部比中央部突出的步骤;
反复步骤(c)和(d)直到得到预定尺寸的层叠构造的步骤。
12.一种热传导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好发热体的步骤;
将高热传导性柔软片接合在发热体上的步骤,该片交替配置石墨 层和弹性层,上述弹性层由与石墨层具有粘接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上 述石墨层的与发热体的表面接合的面方向的端面比弹性层的端面突 出、并且以覆盖弹性层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弯曲;
将散热体接合在上述片上的步骤,上述石墨层的与散热体表面接 合的面方向的端面比弹性层的端面突出、并且以覆盖弹性层的端面的 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弯曲。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执行把填充 材料注入上述发热体与上述片之间的步骤、和把填充材料注入上述散 热体与上述片之间的步骤中的任一步骤或两个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84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