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从多层光盘进行的信息读/写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16205.7 | 申请日: | 2007-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8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S·斯塔林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7/09 | 分类号: | G11B7/09;G11B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靳春鹰;谭祐祥 |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多层 光盘 进行 信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用于向/从光学存储盘写/读信息的方法,以及执行这种方法的盘驱动装置;下文中这种盘驱动装置也表示为“盘驱动器”。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从多数据层盘(比如双层盘)写/读信息的方法,以及执行这种方法的盘驱动器。双层盘驱动器包括透镜系统和致动器,所述透镜系统包含至少一个用于将光分别地聚焦到盘的至少一个数据层上的透镜,所述致动器用于至少沿盘的径向移动该透镜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光学存储盘包括存储空间的至少一个轨迹,轨迹的形式要么是连续的螺旋,要么是多个同心圆,信息可按照数据图案的形式存储在存储空间中。光盘可以是只读型的,其中信息在制造期间被记录,所述信息可由用户读出。光学存储盘也可以是可写型的,其中信息也可由用户存储。光盘的实例比如CD-ROM、CD-R、CD-RW、DVD、DVD±RW蓝光光盘(BD)、HD-DVD等等。
为了在光学存储盘的存储空间中写入信息,或者为了从盘读出信息,光盘驱动器包括用于接收和旋转光盘的旋转装置以及用于产生光束(通常为激光光束)并利用所述激光光束扫描存储轨迹的光学装置。盘驱动设备包括光学头或光学拾音(pickup)单元(OPU),用于将光学激光束引导向(旋转中的)盘表面,接收由盘反射的反射束,并将接收到的反射束引导到产生电信号的光检测器(例如光电检测器)。因此,光学拾音单元包括光束产生器、用于将光束引导向光盘的光学系统、用于将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器、以及用于接收反射光并将该反射光引导向光检测器的光学系统。
光检测器需要相对于返回光束非常精确地定位,并且在传统的光路几何学中,通过在Z方向上(即沿着光轴)相对于光学系统中余下的光学器件调整光检测器的位置并且沿着垂直于光轴的X-Y方向调整光检测器的位置,非常仔细地将返回光点对准在光检测器上。
为了旋转光盘,光盘驱动器通常包括电机,该电机驱动啮合光盘中心部分的轴心(hub)。通常,电机实施为主轴(spindle)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轴心可直接设置在电机的主轴轮轴(spindle axle)上。
在工作期间,光束将保持聚焦在盘上。为此,物镜被设置成在轴向上可位移,并且光盘驱动器包括聚焦致动装置,用于控制物镜的轴向位置。此外,焦斑应保持与轨迹对准,或者焦斑应能够相对于新轨迹被定位。为此,至少物镜被安装得径向可位移,并且光盘驱动器包括用于控制物镜的径向位置的径向致动装置。
对于便携式应用,光盘和光盘驱动器都需要具有小的尺寸。为了在小盘上实现足够的数据容量,对于这种应用采用双层盘是非常有利的。
图1的左边部分部分地显示出一个双层光盘系统。透镜系统包括用于将光聚焦到第二数据层L1上的物镜OL。透镜系统连在致动器AC上,以便为了循迹和聚焦的目的而分别径向运动和/或垂直运动。在双层盘DSC中,第一数据层L0位于盘DSC的入射表面S之下深度d处。第二数据层L1处于深度d+s处。厚度d的顶层称为覆盖层CL。厚度为s的中间层称为间隔区(spacer)层SL。当焦距最佳时,物镜OL在第二数据层L1上具有焦点FP1。理想地,来自物镜OL的光将仅仅到达第二数据层L1。然而实际上也有部分光无意地到达第一数据层L0,如虚线箭头示意性所示,第一数据层L0将光反射回物镜OL中。该反射光看上去聚焦在第一数据层L0上某处的虚焦点VFP1处。因此,该反射光在光检测器上产生相对大的(因为失焦)光点,这破坏了正确的聚焦或和/或径向循迹,这是由在光检测器上成像的焦点和/或任何伴随光斑的干扰引起的。
图1右侧部分显示光聚焦在第一数据层L0上时类似的情形。参见焦点FP0。在这种情形下,看上去在第二数据层L1之下某处存在虚焦点VFP0。当然在这种情形下,反射光也在光检测器上产生相对大的失焦光点。
光检测器的电信号包含与循迹误差有关的信息,即,从焦斑中心到被跟随的轨迹的中心的径向距离。该电信号被馈送到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以便产生用于径向致动装置的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6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