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了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3742.6 | 申请日: | 2007-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细川地潮;高岛赖由;舟桥正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7C211/54 | 分类号: | C07C211/54;C07C211/57;C07D307/91;C07F7/10;C09K11/06;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族 衍生物 使用 有机 电致发光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了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特别涉 及寿命长、发光效率高、可以获得色纯度高的蓝色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 件及实现它的芳香族胺衍生物。
背景技术
使用了有机物质的有机EL元件有望用作固体发光型的廉价的大面积 全色显示元件,进行了很多的开发。一般来说,EL元件由发光层及夹持 该层的一对对置电极构成。发光是如下的现象,即,当向两个电极之间施 加电场时,则会从阴极侧注入电子,从阳极侧注入空穴。继而,该电子在 发光层中与空穴复合,生成激发状态,在激发状态回到基态之时就会将能 量以光的形式释放。
以往的有机EL元件与无机发光二极管相比驱动电压高,发光亮度或 发光效率也低。另外,特性劣化也很明显,尚未达到实用化。最近的有机 EL元件虽然渐渐地改良,但是仍然要求有更高的发光效率、更长的寿命。 例如,公开有将单一的单蒽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使用的技术(专利文 献1)。但是,该技术中,例如在电流密度165mA/cm2下,只能得到1650cd/m2的亮度,效率为极低的1cd/A,不是实用的水平。另外,公开有将单一的 双蒽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材料而使用的技术(专利文献2)。但是,该技术 中,效率也很低,为1~3cd/A左右,需要用于实用化的改良。另一方面, 提出有如下的长寿命的有机EL元件(专利文献3),即,作为有机发光材 料而使用二苯乙烯基化合物,使用了向其中添加了苯乙烯胺等的材料。但 是,该元件的寿命不够充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良。
另外,公开有将单或双蒽化合物和二苯乙烯基化合物作为有机发光介 质层而使用的技术(专利文献4)。但是,这些技术中,因苯乙烯基化合物 的共轭结构,发光光谱发生长波长化,使得色纯度恶化。另外,专利文献 5中,公开有使用了二氨基衍生物的蓝色发光元件。
但是,该元件虽然发光效率出色,然而寿命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 改良。
另外,专利文献6中公开有使用了四芳基乙烯衍生物的有机EL元件。 但是,在将四芳基乙烯衍生物使用于发光层中时,发光颜色会发生蓝绿色 化,无法获得色纯度高的蓝色发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2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94/006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84050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WO04/044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1-260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寿命长、 发光效率高、可以获得色纯度高的蓝色发光的有机EL元件及实现它的芳 香族胺衍生物。
本发明人等为了开发出具有前述的理想的性质的芳香族胺衍生物及 使用它的有机EL元件,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利用以下 述通式(I)~(VIII)表示的特定结构的芳香族胺衍生物,就可以达成该 目的。本发明是基于该见解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述通式(I)~(VIII)表示的芳香族胺衍生物。
[化1]
式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5~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50的芳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5~5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 5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 数为5~50的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烷基氨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20的甲硅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5~50的 杂环基;
a及b各自独立地为0~4的整数,当a为2以上时,多个R1既可以 相同也可以不同,当b为2以上时,多个R2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激光器件
- 下一篇:铝氢化钠和稀土-镍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