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自动传动液的摩擦改进剂的含羟基叔胺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3140.0 | 申请日: | 2007-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C·D·蒂普敦;M·R·贝克;S·拉希里;W·D·亚伯拉罕;R·J·威克曼;S·M·帕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布里佐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41/06 | 分类号: | C10M141/06;C10M169/04;C10N30/06;C10N4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为 自动 传动 摩擦 改进 羟基 | ||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自动传动液(automatic transition fluid)、牵引液 (traction fluid)、无级变速液(CVTs)、双离合自动传动液、农用拖拉机液和 发动机润滑剂等的流体的添加剂领域。
在自动传动装置市场上,存在由减轻重量和提高传动能力的期望所驱 动的快速工程变革时,期望对于改进的离合器控制(holding)能力显示出高 的静摩擦系数的自动传动液。同时,期望改善在μ/v(摩擦系数对滑动速度) 曲线上正斜率特性的保持性。在市场上有更新的用来限定这些特性的试验。 可以在诸如Toyota SAE#2摩擦试验规程等的试验中测定静力矩,以及可 以通过例如其中在氧化和机械老化期间周期性测定μ/v曲线斜率的JASO LVFA(日本车辆标准组织,低速摩擦试验机(Japan Automotive Standards Organization,Low Velocity Friction Apparatus))等的规程测定正斜率的保 持性。
现有专利例如US5,750,476,其中描述一种用来实现该性能的摩擦改 进剂技术。高的静摩擦系数与持久的正斜率的组合要求往往与专利文献中 非常充分地描述的传统ATF摩擦改进剂技术不相容。许多常用的摩擦改进 剂产生低的静摩擦系数而且在正斜率上不能足够持久以便足够有用。描述 用于保持正的mu/v或抗振颤特性的技术的其它专利文献包括US 5,858,929。这些可以采用金属清净剂以及摩擦改进剂的组合。
Adams等的2004年1月22日的PCT公布WO04/007652公开了一种 在自动传动装置中提供良好摩擦性能的流体组合物,其含有(a)来源于羧酸 与氨基醇的反应且含有至少两个烃基的摩擦改进剂和(b)分散剂。
美国专利4,886,612公开一种润滑油,其包含由羧酸(或其反应性等价 物)与氨基醇的缩合,例如2摩尔异硬脂酸与1摩尔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 (THAM)的缩合所制成的多种产物中的至少一种,该产物可以是各种咪唑 啉或以下结构的噁唑啉
其中R2和R3各自表示CH2OCOR1、CH2OH或H。
本发明解决开发新型而且相对简单和便宜的摩擦改进剂的问题,以便 获得高的静摩擦系数并且在摩擦系统的氧化和机械加压(stressing)期间保 持耐久的正斜率,该摩擦改进剂特别用于自动传动装置中。这通过使用包 含具有至少两个至少6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叔胺的摩擦改进剂来实现,如同 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那样。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润滑传动装置的组合物,其包含:
(a)主要量的润滑粘度的油;
(b)由下式表示的叔胺
R1R2NR3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是至少6个碳原子的烷基而R3是含有多羟基 的烷基或含有多羟基的烷氧基烷基;和
(c)分散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润滑传动装置的方法,其包括向传动装置提供 上述组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适合用润滑粘度的油稀释来制备传动装置润滑 剂的浓缩物,其包含(a)浓缩物形成量的润滑粘度的油;(b)如上所述的叔胺; 和(c)分散剂。
发明详述
下面将经由非限制性的举例说明描述各种优选特征和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组分是润滑粘度的油,对于润滑剂组合物它可以在主要 量下存在或者对于浓缩物在形成浓缩物的量下存在。合适的油包括天然及 合成润滑油及其混合物。在完全配制的润滑剂中,润滑粘度的油通常在主 要量(也就是大于50wt%的量)下存在。通常,润滑粘度的油的存在量为组 合物的75-95wt%,而且往往大于80wt%。对于浓缩物,润滑粘度的油可 以在较低浓度下或以次要量存在,例如10-50wt%,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为 10-3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布里佐尔公司,未经卢布里佐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冲击能量吸收构件
- 下一篇:牌照用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