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支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2830.4 | 申请日: | 2007-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竹岛俊弘;林田辰也;中仓章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F16F15/08;B60K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振动产生部弹性连接于振动承受部、并 支承从振动产生部向振动承受部输入的负载载荷的防振支承装 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中,为了抑制从主要振动产生源、即 含有发动机的动力装置向车体传递振动,获得极佳的乘坐舒适 性,同时为了保护安装在车体侧的各种构件免受从动力装置传 递的振动以及冲击载荷的损坏,通过防振支承装置将动力装置 支承在车体上。上述防振支承装置通常由使用橡胶弹性体的多 个支架装置构成,作为上述支架装置的一种,发动机扭杆(下 面,仅称为扭杆)是众所周知的,由多个发动机支架等搭载到 车体上的动力装置的扭矩反作用力作为主负载载荷输入该扭 杆。
对于上述扭杆,例如,在FF型(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型) 汽车多数采用的惯性主轴方式或与其相似的方式中的动力装置 支承状态,使从扭力侧摆轴脱离的动力装置外周部分弹性连接 于车体,缓冲限制动力装置相对于车体的侧倾方向的位移量(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上述扭杆具备止动器部,该止动器部限制连接于动力装置 侧的第一安装构件、与连接于车体侧的第二安装构件沿着载荷 输入方向的相对位移;对于该止动器部,当车辆加速时,从动 力装置向扭杆输入大载荷时,通过橡胶制止动器弹性体连接固 定于第一安装构件以及第二安装构件中一个安装构件上的止动 器挤压第一安装构件以及第二安装构件中另外一个,从而,防 止动力装置沿着侧倾方向产生大的位移。
作为具备上述止动器部的扭杆,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3 所公示的扭杆。对于专利文献3所公示的扭杆,在第一安装构 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通过沿压缩方向输入的载荷使第一橡 胶弹性体(主弹性体)变形时,相对于该主弹性体作为止动器 部起作用的第二橡胶弹性体(止动器弹性体)形成中空的圆锥 台状,同时,止动器配件硫化粘结在该止动器弹性体的直径小 的一侧端部,第一安装构件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沿着压缩方向 产生大的位移时,则第一安装构件通过止动器配件向止动器弹 性体传递输入载荷,使止动器弹性体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压 缩设置在止动器弹性体内的第二空气室内的空气,同时,减少 第二空气室内的容积。
在此,由于止动器弹性体形成中空圆锥台状,因此,通过 止动器配件承受压缩方向载荷的止动器弹性体产生弹性变形 (压缩剪切变形)的同时,第二空气室作为空气弹簧起作用, 该弹性变形包含:沿着剪切方向产生的变形(剪切变形成分) 以及沿着压缩方向产生的变形(压缩变形成分)。从而,专利文 献3所公示的扭杆能够抑制在输入大载荷时止动器弹性体的变 形阻力快速增大,以及抑制动弹簧常数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0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再表02/042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93664号公报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3所公示的扭杆,当止动器弹性体产 生弹性变形时,该弹性变形含有剪切变形成分以及压缩变形成 分两部分,随着止动器弹性体的变形量增大,压缩变形成分在 变形成分中所占比例增大。从而,若止动器弹性体的变形量增 大至一定程度,则止动器弹性体的刚性以及动弹簧常数相对输 入载荷的增大分别急剧增大,对沿侧倾方向产生位移的动力装 置与车体之间的冲击载荷以及振动的阻断性不够。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输入使止动 器弹性体变形量大的大载荷时,能够有效抑制止动器弹性体的 刚性以及动弹簧常数相对输入载荷的增加分别急剧增大的防振 支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2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