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访问终端设备的设备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1377.5 | 申请日: | 2007-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F·德吕埃勒;S·马丁;M·斯托克韦尔;Z·绍洛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W8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 静;杨晓光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访问 终端设备 设备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设备管理,更具体地,涉及远程设置终端设备的参数 的设备管理。
背景技术
这里,设备管理指的是从中心位置对一个或一组移动设备提供的功能, 用以对它们进行远程管理。典型地,这种功能通过电信运营商,以及在企 业中或通过服务提供的提供商实现,例如配置它们客户端的移动设备。设 备管理的特定子域还通过移动设备厂商实现。
移动设备可以是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和便携式计算 机、SIM卡、车载计算机、智能家居网关、互联网应用等。对于本专利申 请的目的,将它们称为终端设备。
需要向终端设备提供功能的远程管理行为可以包括在以下终端设备管 理应用中,但不限于此:设备的初始配置(引导程序),设备重新配置(连 续配置),实时硬件,设备的软件和配置清单,软件分配和管理(应用、 操作系统、任意软件),远程设备问题确定,配置数据、网络、设备、应 用的备份和恢复,以及使用性能监控和管理等。
由终端设备访问管理服务的在终端设备端上的实现需要使用完整的和 正确的一组参数值设置终端设备。如果终端设备还没有被预配置以用于管 理服务,或每当需要修改时,最终用户都必须通过其显示菜单手动和本地 地配置终端设备,除非专家(例如,电信运营商支持人员)可远程执行操 作。现在,存在允许对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远程执行参数设置的技术。然 而,在提供用于终端设备配置管理的必要基础时,当涉及到在为了实际终 端设备和最终用户远程支持而配置的终端设备管理应用中权衡这些技术 时,这些技术作为整体具有缺陷。
此外,在过去几年,设备管理受到几个明显演化因素的影响:
-由最终用户操作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复杂性持续增加,从而使得这些 移动终端设备更加综合化
-参与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类型的多样性
-通过电信行业和终端设备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的,管理服务的演进 组合(protfolio)
-同时,最终用户变得缺乏技术性,没有更多的用户期望优质体验。 这给电信运营商或企业带来了成本很高的管理服务台支持。
需要设计出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可同时涉及对任意终端设备的任意管 理行为,帮助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变得成本有效,并且在服务提供商或电 信运营商的方面实现新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在所附权利要求1中阐述的系统限定。更具体地,提供一 种设备管理系统,用于远程设置与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的参数。所述系统 包括:
终端设备管理应用;
连接至所述网络的第一服务器,其支持第一远程管理协议;以及
提取层,在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管理应用的面向通用功能的请求时,对 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
-以所述第一远程管理协议查询包含支持对象的概况信息的数据库;
-从所述配置和所述支持对象收集与所述面向通用功能的请求对应的 至少一个对象地址;和
-使用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地址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设置参数的请 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管理系统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网络的第二 服务器,其支持第二远程管理协议;以及在所述提取层中的装置,其用于 在所述第一远程管理协议和所述第二远程管理协议之间确定一个远程管理 协议,以及对于所确定的远程管理协议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服务器之间支 持它的服务器采用所述查询、收集和发送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设备管理系统中的所述第一服务器支持至 少一个其他远程管理协议,并且所述系统包括:在所述提取层中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第一远程管理协议和所述至少一个其他远程管理协议之间确定 一个远程管理协议,以及对于所确定的远程管理协议采用所述查询、收集 和发送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概况信息中的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终端设备的样式、型号和操作系统版本或设备管理客户端版 本、及其支持的远程管理协议的终端设备特征;和
对于所述支持对象中每一个的键值。
还提供一种为用于客户的终端设备的安装基础远程设置参数的配置服 务,该服务使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设备管理系统。
参照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能够更好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 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1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