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1037.2 | 申请日: | 200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43/18 | 分类号: | F16D43/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作业机的动力传递部分上使用的离心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作为链锯这类便携式作业机的动力源大多使用小排量的发动机,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离心离合器向缠绕着锯链的链轮传递。离心离合器开发出了各种类型,作为期待小型轻量化的便携式作业机中使用的类型已知一种摆式类型,具备固定在发动机输出轴上的轮毂部、一体设置在轮毂部上的一对臂部、设置在臂部前端的凸起部和转动自如地与凸起部嵌合的闸瓦(例如、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离心离合器中,为了防止闸瓦从凸起部脱出,不是使用原来那样的E环等止固装置,而是采用一体设置在凸起部上的突出部,从而消除了止固装置那样的其他构件,谋求部件数的降低。
专利文献1:特开平7-190100号公报
不过,当在该凸起部上一体设置防止闸瓦从凸起部一侧脱出的突出部的情况下,没有使用其他止固装置的所述专利文献1中,必须在闸瓦一侧设置防止闸瓦向另一侧脱出的止脱部。可是,若在闸瓦侧设置那样的止脱部,则存在的问题是闸瓦的壁厚增厚,妨碍了离心离合器的薄型化和轻量化等。
另外,闸瓦中,因为止脱部设置在与凸起部的嵌合部分,其嵌合部分的壁厚增厚,所以产生的问题是闸瓦的重心靠近转动中心,基于离心力产生的闸瓦的转动无法响应良好地进行。这个问题在用于便携式作业机的小型离心离合器中是尤其重要的解决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促进薄型、且能够优化闸瓦的转动响应的摆式离心离合器。
本发明的离心离合器,是以凸起部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闸瓦的摆式离心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闸瓦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转动自如地嵌合的嵌合孔,该嵌合孔贯穿设置在从闸瓦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薄壁化了的薄壁部上,该薄壁部夹设在所述凸起部的轴向一端侧设置的锷部和从另一端侧贴靠在所述凸起部上的板之间,在所述薄壁部上设置与所述嵌合孔连通的缺口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从安装于输出轴上的轮毂部延伸设置的臂部的前端,所述闸瓦以所述臂部通过所述缺口部的状态与所述凸起部嵌合,利用所述臂部和在所述缺口部上形成的与该臂部抵接的一对缺口面限制所述闸瓦的转动量。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闸瓦的薄壁部夹设在凸起部上所设置的锷部及板之间,这些锷部及板与薄壁部重合,因此,不会朝闸瓦的厚度方向突出很大,能够减小离心离合器的厚度,确实促进薄型化。而且,因为闸瓦的转动中心侧变薄,所以闸瓦的重心位于旋转方向的前端侧,能够响应良好地进行基于离心力的闸瓦转动和从转动状态复原。由于在闸瓦的缺口部形成的缺口面与臂部抵接,因此可确实地限制闸瓦的转动量,同时在不对闸瓦作用离心力的状态下,利用连结闸瓦彼此的弹簧等,以缺口面与臂部抵接的状态进行施力,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闸瓦的松动。
本发明的离心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离心离合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成沿着所述臂部的形状从该臂部伸出规定宽度的形状,与该板的伸出部分的大小相比,所述闸瓦的缺口面和该臂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小。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板的伸出部分大于在缺口面和臂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大小,因此不用担心板与缺口部卡住,能够顺畅地进行闸瓦的转动。另外,由于板沿着臂部的形状伸出规定量即可,因此能够不需要其他部分,能够减轻板重量,能够使离心离合器整体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离心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2是离心离合器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离心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背侧的背面图。
图4是表示离心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10—离心离合器,11—轮毂部,13—闸瓦,16—臂部,17—凸起部,18—缺口部,19—嵌合孔,20—锷部,21—板,29—闸瓦主体部,32—薄壁部,38—缺口面,4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离合器10的主视图,图2是离心离合器10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离心离合器10的主要部分的背侧的背面图,图4是表示离心离合器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未经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1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