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系统、充电控制程序和便携式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0580.0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江藤康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1M10/44;H04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冬;南 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系统 控制程序 便携式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系统,尤其是涉及用于对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上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控制程序,并涉及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在诸如便携式电话、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或PDA(个人数据助理,个人数字助理:用于个人的便携类型信息通信设备)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支持功能的数目趋于增加。因此,为了满足功能数目的增加,而正在开发实现了容量增长和小型化的锂离子电池。
存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充电系统的背景技术。在以上文献中公开的电池充电系统使得感测电存储设备的周围温度,并且根据周围温度来改变完成电池充电时的满额充电电压。此外,还这样来构造:当电池电压超过满额充电电压时,电池充电被停止。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电池充电系统的背景技术使得感测电池的温度,并根据所感测到的温度来改变电池的达到目标温度,以及根据经改变的达到目标温度来改变充电电流。该充电系统被这样来构造:当电池的温度超过达到目标温度时,电池充电被停止。
专利文献1:日本早期公开专利公布No.2002-58174
专利文献2:日本早期公开专利公布No.2001-136675
发明内容
同时,近年来,应用于诸如便携式终端的电池具有越来越大的容量。这里,由具有增长的操作时钟和电路规模的无线电路单元和CPU的发热引起的温度升高和由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引起的温度升高的协同增效效应所导致的设备温度升高成为了问题。因此,甚至不得不不断地对充电电流进 行限制,这可以抑制温度的升高。此外,作为由对充电电流的限制导致的不利影响,存在更长的充电时间段的问题。此外,通过提高充电电压,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于是可以增加用户可以使用的容量;但是,在电池处于高温度时通过以高电压进行充电,存在使得电池特性恶化的问题,例如,发生电池寿命缩短。
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抑制电池特性恶化的充电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用于对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上的电池充电,该充电系统包括:
充电控制单元,其执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向电池的提供控制;
第一温度监测单元,其监测便携式终端内部的设备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监测单元,其监测电池的电池温度,
其中,充电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温度监测单元所监测到的设备温度来控制要被提供给电池的充电电流,并根据第二温度监测单元所监测到的电池温度来控制要被提供给电池的所述充电电压。
根据本发明,通过监测作为电池特性恶化的诱因之一的设备和电池的温度,可以通过控制充电电流来抑制充电电路和电池的温度升高,并且还可以通过控制充电电压来抑制电池特性的恶化。
前述充电系统可以包括温度对应电压值存储单元,该温度对应电压值存储单元将电压值与电池温度的多个设定温度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其中,充电控制单元可以从温度对应电压值存储单元获得与第二温度监测单元所监测到的电池温度相对应的电压值,从而控制要被提供给电池的充电电压。
前述充电系统可以包括温度对应电流值存储单元,该温度对应电流值存储单元将电流值与设备温度的多个设定温度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其中,充电控制单元可以从温度对应电流值存储单元获得与第一温度监测单元所监测到的设备温度相对应的电流值,从而控制要被提供给电池的充电电流。
前述充电系统可以包括定时器,该定时器监测预定时间段的消逝,其 中,温度对应电流值存储单元可以存储包括第一设定温度和低于第一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温度的所述设备温度的多个设定温度,以及分别与第一设定温度和第二设定温度相对应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第一温度监测单元可以在每次由定时器监测的所述预定时间段过去时,就监测设备温度;并且充电控制单元可以访问温度对应电流值存储单元,可以在设备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时,针对定时器的所述预定时间段的每一个消逝周期向电池提供第二电流值的充电电流,可以在设备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且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每隔定时器的预定时间段的一个消逝周期向电池提供第一电流值的充电电流,并且可以在设备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停止充电电流的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0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