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压力传感器的双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0449.4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L·弗雷德里克森;R·豪利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拉国际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12;H01M2/18;H01M10/04;H01M10/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屠长存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压力传感器 电池 | ||
1.一种设置有密封的外壳(7)的可充电的双极电池(61a-c; 90;100),所述双极电池包括多个单元,所述多个单元具有气体互 连以生成用于所述多个单元的公共气体空间(97),其特征在于所述 可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直接安装在所述双极电池上的压力传感器 (10;20;50;63;80;111),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
致动器(3,21;31;41;48;81),被配置以将所述公共气体 空间内的内部压力P转换为往复运动,
开关器件(5;83),被配置以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表 示所述双极电池的公共气体空间中的内部压力相对于初始开关状态 的改变,所述控制信号是在所述内部压力超过预定上限时由所述往复 运动产生的,以及
重置装置(4;32;81),在所述内部压力达到预定下限之下时 将所述开关器件自动重置到所述初始开关状态,以及
膜(1;81),被设置为在所述膜的腐蚀侧与致动器(3,21;31; 41;48;83)之间生成阻挡层,并且生成密封的公共气体空间,所述 膜(1;81)是弹性的并且当所述内部压力P改变时所述膜的形状被影 响,所述膜(1;81)是疏水阻挡层(2;82)的一部分,所述疏水阻 挡层(2;82)防止所述双极电池内的单元间的电解液泄漏,
由此所述控制信号被配置以监控所述密封的公共气体空间内的 内部压力P。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压力 控制装置(32,33;84),由此可以调整所述预定上限和下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极电池,其中设置有穿过所述外壳(7) 到所述公共气体空间内的开口(8;42),并且设置所述膜(1)以密 封所述开口(8;42),所述膜(1)具有被安置在所述开口(8;42) 附近的过量的材料,并且在所述重置装置(4;32;81)的影响下, 所述过量的材料在所述内部压力P增大时在朝向所述致动器(3;31; 41;48;83)的方向上运动,在所述内部压力P减小时,在远离所述 致动器(3;41;48;83)的方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过量的材料被成形为 膜盒、囊状物或者气球。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致动器(3;31;41; 48;83)是被安置在所述弹性膜(1;82)邻近处的刚性材料,其中 所述被影响的膜将引起所述致动器的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致动器(3;31;41; 48)包括:
基本上平的底面,其被安置在所述膜(1)的邻近处,
围绕的侧表面,其被安置以适合所述开口(8;42),以及
顶面(36;46),其将根据所述内部压力(P)而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致动器(41)的所述 顶面设置有针状物(46),并且在所述外壳(7)中的所述开口(42) 包括限定更小开口(45)的肩部(44),所述致动器(41)的针状物 (46)延伸穿过所述更小开口(45),由此当所述内部压力P增大时 防止所述致动器(41)离开所述开口(42)。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压力控制装置(33) 设置有可调整的弹簧装置(32),所述弹簧装置(32)被安置在所述 致动器(31;48)与所述开关器件(5)之间,并且杠杆机械装置(51, 52)设置在所述可调整的弹簧装置(32)与所述开关器件(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开关器件是应变仪 (83),所述应变仪(83)提供表示被施加的接触压力P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膜(1;81)比所述 疏水阻挡层(2;82)具有更大的机械柔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极电池,其中所述双极电池被配置为由 电源充电,该电源由所述开关器件的状态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拉国际股份公司,未经尼拉国际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04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