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器用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8319.7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0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大泽慎次;三好哲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兰;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器用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于隔离器的腔室内的培养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使用在维持无菌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采自人体或动物等生物体的细胞(包括细菌等)或微生物的培养的所谓微生物学上受到控制的环境的隔离器。该隔离器通过串联地连接多台无菌箱或无菌操作箱(手套箱)使用,可以在无菌状态下培养细胞或微生物。而且,在隔离器的腔室内,介由手套或类似的灭菌接入设备,通过操作者进行细胞或微生物的培养实验等操作(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向在隔离器的腔室内进行过培养操作的细胞或微生物中进行加入培养液等的操作后,将细胞或微生物放入由其或者无菌箱构成的培养箱(培养库)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参照专利文献2)。该培养箱的培养室内中,一般来说作为培养液的pH调整用,从连通于培养箱的培养室内的供气用导管供给二氧化碳气体(CO2);从低氧培养进行高氧培养时从连通于培养箱的培养室内的供气用导管供给氮气/氧气(N2/O2),从而在无菌状态下进行细胞或微生物的培养。
该隔离器的腔室内在不进行细胞操作的作业时,有必要除去杂菌。即,当改变隔离器中进行培养实验的细胞或微生物时,如果杂菌侵入或者以往培养实验中使用的细胞或微生物残留在腔室内,则会对接下来的培养实验的细胞或微生物造成影响,发生无法获得良好实验结果的问题。因此,在隔离器中具备过氧化氢(H2O2)等灭菌气体产生装置,从该灭菌气体产生装置向腔室内提供灭菌气体、将其充满,进行对腔室内灭菌的灭菌操作。应说明的是,在培养箱的培养室内通过利用灭菌液进行擦拭而灭菌。
另一方面,在将后者的培养箱连接于前者隔离器的同时,还使用设有供气用导管或采样用导管等的培养装置。当侵入该培养装置内的杂菌或上次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残留时,会对下面的培养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无法获得良好的培养实验结果。因此,在培养装置内,通过从隔离器的腔室内向培养箱的培养室内自然循环灭菌气体,进行灭菌。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18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8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当从隔离器的腔室内向培养箱的培养室内自然循环灭菌气体时,形成为箱形的培养室内的角落部无论如何气体的流动也差,灭菌气体难以循环。因此,具有无法对整个培养箱的培养室内完全地灭菌的问题。
另外,利用自然循环的灭菌气体不会在向培养箱的培养室内提供二氧化碳等培养气体的供气用导管或采样用导管内自然循环。因此,仍然具有提供二氧化碳等培养气体的供气用导管或采样用导管内也无法灭菌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往技术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实地将培养箱的培养室内及供气用导管或采样用导管内灭菌的隔离器用培养箱。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即,本发明的隔离器用培养箱连接于隔离器的腔室内,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控制培养室内的培养用气体浓度而连通于该培养室内设置的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用于从培养室内使灭菌气体循环至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的灭菌气体循环用导管、设置于该灭菌气体循环用导管的循环用泵。
第2方面的隔离器用培养箱在上述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位于较循环用泵更处于灭菌气体下游侧的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上的滤器。
另外,第3方面的隔离器用培养箱在第1或第2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运转循环用泵的灭菌模式的控制装置、用于在培养室内循环培养用气体的送风机,控制装置在灭菌模式下运转送风机。
另外,第4方面的隔离器用培养箱在第3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位于较循环用泵更处于灭菌气体的下游侧、用于将多种培养用气体分别供至培养室内的多个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控制装置将由循环用泵喷射的灭菌气体交替流入各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中。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在连接于隔离器的腔室内的培养箱中,由于具备用于控制培养室内的培养用气体浓度而连通于该培养室内设置的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用于使灭菌气体从培养室内循环至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的灭菌气体循环用导管、设置于该灭菌气体循环用导管的循环用泵,因此在用灭菌气体对隔离器内灭菌时,在使培养箱的培养室内连接于隔离器的腔室内的状态下,运转循环用泵,从而可以使灭菌气体从培养室内循环至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由此,对应隔离器的腔室内的灭菌操作,除了培养室内还可用灭菌气体对气体浓度控制用导管进行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8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