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具有催化活性的金的低压降、高活性催化剂体系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7123.6 | 申请日: | 200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I·英斯利;拉里·A·布雷;吉纳·M·布切拉托;杜安·D·范斯勒;马尔文·E·琼斯;巴德里·维拉拉哈万;托马斯·E·伍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52 | 分类号: | B01J23/52;B01J23/66;B01J35/04;B01J21/18;B01J35/10;B01J37/34;B01D53/86;C01B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业平;张天舒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具有 催化 活性 低压 催化剂 体系 | ||
1.一种催化剂体系,包括:
a)流体导管,其具有限定流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以及
b)多个具有催化活性的颗粒,其被设置在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 分上,所述颗粒包含金催化剂,其中所述颗粒借助于电力粘附 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所述电力包括驻极体电荷,
其中所述颗粒包含具有纳米级特征的表面,所述纳米级特征有助于 将所述的金固定成多个尺寸在0.5nm至50nm范围内的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颗粒包含多相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颗粒包含纳米颗粒的聚 集体,所述聚集体的尺寸在0.2微米至3微米的范围内,并且所述 纳米颗粒的尺寸在3nm至35n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具有纳米级特征的表面具有 纳米级孔隙。
5.一种催化剂体系,包括:
a)流体导管,其具有限定流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以及
b)多个具有催化活性的复合颗粒,其被设置在所述内表面的至少 一部分上,所述复合颗粒具有包含多个客体颗粒与多个主体颗 粒的客体/主体结构,其中催化剂被设置在所述客体颗粒上,
其中,所述复合颗粒借助于电力粘附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 所述电力包括驻极体电荷,并且所述主体颗粒的尺寸在3微米至 1000微米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催化剂包含金,并且所述客体颗粒包含具有纳米级特征的 表面,所述纳米级特征有助于将所述的金固定成多个尺寸在0.5nm 至50nm范围内的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客体颗粒包含多相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客体颗粒包含纳米颗粒 的聚集体,所述聚集体的尺寸在0.2微米至3微米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纳米颗粒的尺寸在3nm至35n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客体颗粒包含二氧化钛,并 且所述主体颗粒包含碳或氧化铝。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主体颗粒包含碳并结合有碳 酸钾。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系,其中所述具有纳米级特征的表面具有 纳米级孔隙。
11.一种制备催化剂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多个包含金催化剂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颗粒;
b)提供流体导管,其具有限定流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 以及
c)使所述颗粒被负载在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其中,所述颗粒借助于电力粘附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所述 电力包括驻极体电荷,其中所述颗粒包含具有纳米级特征的表面, 所述纳米级特征有助于将所述的金固定成多个尺寸在0.5nm至50nm 范围内的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纳米级特征的表面具有 纳米级孔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PVD技术 将所述金沉积在所述颗粒上的步骤。
14.一种制备催化剂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多个具有催化活性的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具有包含多 个客体颗粒与多个主体颗粒的客体/主体结构,其中催化剂被设 置在所述客体颗粒上;
b)提供流体导管,其具有限定流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 以及
c)使所述复合颗粒被负载在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其中,所述复合颗粒借助于电力粘附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 所述电力包括驻极体电荷,并且所述主体颗粒的尺寸在3微米至 1000微米的范围内,其中所述催化剂包含金,并且所述客体颗粒包 含具有纳米级特征的表面,所述纳米级特征有助于将所述的金固定 成多个尺寸在0.5nm至50nm范围内的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71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控制大功率电磁锅炉
- 下一篇:散热与电性转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