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设备安装结构及电动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06553.6 | 申请日: | 2007-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9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山藤考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K6/20;B60L11/00;B60L3/00;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南 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设备 安装 结构 电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安装结构及电动车辆。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安 装在车辆中封闭空间内的电气设备安装结构,并涉及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 车辆。
背景技术
已经公知具有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包括逆变器等的电气设备的电动车 辆。
例如,日本专利早期公开号2005-207241(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在 空气滤清器的壳体内设置有逆变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进气装置。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号2004-181979(专利文献2)揭示了一种电力控制 单元,其中加强构件设置在高压箱的外壁上,而高压接线盒设置在受加强 构件保护的高压箱的内壁上。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号2004-161056(专利文献3)揭示了一种车体结 构,其设置有位移允许空间以在发生碰撞时允许单元箱的位移。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号2005-262894(专利文献4)揭示了一种结构,其 包括随着车辆框架构件的变形而发生变形的支架以及利用该支架固定至车 辆框架构件的逆变器。在这里,逆变器也随着支架的位移而发生位移,以 防止连接至逆变器的高压布线在车辆框架构件与逆变器之间被夹住。
在电动车辆中,希望使用具有相对较高电压的电气设备以例如获得足 够的驱动力。因此,高压电缆会连接至上述电气设备。在此情况下,当因 诸如碰撞等外部因素的原因导致围绕电气设备的结构发生变形或电气设备 移动时,高压电缆可能会在电气设备与其他部件之间被夹住。
在专利文献1中,逆变器设置在空气滤清器的壳体内。由此导致空气 滤清器的结构负载并且成本增加。专利文献2-4也没有揭示任何能够在抑 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充分保护高压电缆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安装结构,其能够在抑制成本增 加的同时保护布线,并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安装结构包括:电气设备,其安装在车辆的封 闭空间内;树脂部件,其与所述电气设备具有间隔地安装在所述车辆的所 述封闭空间内;以及布线,其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面对所述树脂部件的 表面。
根据上述构造,当因外部因素导致围绕电气设备的结构变形或者电气 设备移动,由此使布线在电气设备与树脂部件之间被夹住时,树脂部件可 以变形以吸收震动。因此,无需设置新构件,在抑制成本增加的同时就可 对布线进行保护。
注意,前述“树脂部件”指包括当接收负载时比电气设备更易变形的 树脂部分的部件。
优选地,在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中,多个所述布线连接至所述电气设 备的面对所述树脂部件的表面。
由此,可以对多个布线提供保护。
优选地,在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中,所述布线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 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的表面。
由此,可以保护布线免受来自车辆前侧的负载。
优选地,在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中,所述电气设备以及所述树脂部件 被设置为沿横向方向排列。
由此,可以保护布线免受来自横向方向的负载。
作为一个示例,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还包括其它布线,其连接至所述 电气设备的与面对所述树脂部件的表面不同的表面。在这里,连接至电气 设备的面对树脂部件的表面的布线的电压高于其它布线的电压。
由此,可优先对高压布线提供保护。
优选地,在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中,所述电气设备用于不低于42V的 电压。更优选地,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用于不低于42V电压的布线全部 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面对所述树脂部件的表面。
防止连接至用于电压的电气设备的布线的损坏非常重要。通过上述构 造,可以对上述高压布线提供保护。
在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中,作为示例,所述电气设备包括逆变器。
存在相对较高电压的布线连接至安装在电动车辆上的逆变器的情况。 通过上述构造,可以对上述连接至逆变器的布线提供保护。
优选地,在该电气设备安装结构中,所述封闭空间是设置内燃机的发 动机舱,并且所述树脂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通路中的空气滤 清器的壳体。
在这里,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作为由树脂制成的部件 的所述壳体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过滤器,并在接收负载时比所述电气 设备更易于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6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