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MIMO系统中路径强度的未来变化的预测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06552.1 | 申请日: | 2007-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0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比海姆·达科斯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5/00 | 分类号: | G06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方源;南 霆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mimo 系统 路径 强度 未来 变化 预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无线设备进行的无线 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背景技术
如今广泛使用诸如蜂窝电话、无线路由器和无线操作的设备之类的无 线设备。无线设备使得用户无需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连接就可以接 收和发送信号。物理连接的这种缺少增加了无线设备的移动性,也减少了 与用于建立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线、缆和其他物理介质的使用相关的费 用和不便。
尽管具有前述优点,但是无线设备的使用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中一 个缺点是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之类的系统中无线节点之间的 传送路径可能不可靠。在无线传送路径中,衰落和阴影及其他因素可能导 致无线信号因为某些情况而变化,从而导致被传送信号的相应数据率因此 而变化。其中一种情况是环境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存在,这可能导致 数据传送的质量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由于传送路径容量的突然减少可能 导致在多媒体流的显示或回放期间出现明显的假象(artifact),因此数据 传送可靠性的变化和缺失可能对多媒体流应用产生问题。
因此希望预测传送路径容量的改变,以便多媒体源更容易改变其输出 数据率以匹配传送路径容量的预期改变,这是因为多媒体源将拥有更多时 间来进行输出速率的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被视为如下一种预测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中路径强度的未来变化的方法:维护第一发送无线节点与从多输入多输出 (MIMO)接收器中的多个接收无线节点选出的第一接收无线节点之间的 第一传送路径的第一路径强度历史;维护所述第一发送无线节点与从所述 多输入多输出接收器中的所述多个接收无线节点选出的第二接收无线节点 之间的第二传送路径的第二路径强度历史;执行所述第一路径强度历史与 所述第二路径强度历史之间的时空相关;以及基于所执行的时空相关来预 测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强度的未来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可以被视为如下一种预测多输入多输出通信 系统中路径强度的未来变化的系统,其包括:存储器,维护第一发送无线 节点与从多输入多输出(MIMO)接收器中的多个接收无线节点选出的第 一接收无线节点之间的第一传送路径的第一路径强度历史;所述存储器还 维护所述第一发送无线节点与从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接收器中的所述多个接 收无线节点选出的第二接收无线节点之间的第二传送路径的第二路径强度 历史;时空相关逻辑,执行所述第一路径强度历史与所述第二路径强度历 史之间的时空相关;以及预测器逻辑,基于所执行的时空相关来预测所述 第二传送路径的强度的未来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可以被视为其上存储了指令的机器可访问介 质,所述指令在被计算设备运行时令该计算设备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维护 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第一无线节点和第二无线节点之间的 第一传送路径强度的第一历史,维护MIMO通信系统中第三无线节点和第 二无线节点之间的第二传送路径强度的第二历史,执行第一历史和第二历 史之间的时空相关以确定是否观察到第一传送路径的任何强度改变,并基 于在第一历史和第二历史之间执行的时空相关来预测第三无线节点和第二 无线节点之间的第二传送路径强度的未来变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参考以下描述及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 将得到最好的理解。
图1是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简化无线网络的框图;
图2是在图1的无线网络中传送路径强度关于时间的图示;
图3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多条传送路径的强度之间的时间相关的图示;
图5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并且
图6是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复杂的无线网络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涉及用于预测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 中路径强度的未来改变的系统和方法。这里,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 在各种无线设备中使用的MIMO发送器和接收器。这些无线设备可以是固 定的或便携的。无线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受下列各项限制或约束:蜂窝电 话、传呼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计算机、手持视频游戏设备、 路由器和无线操作的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6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