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固化组合物制成的光学制品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05369.X | 申请日: | 2007-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4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E·邓肯;迈克尔·W·奥'基弗;罗伊·A·奥尔巴克;彼得·M·奥洛夫松;克里斯托弗·R·博耶尔;卢盈裕;夏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2 | 分类号: | C08J5/12;G02B5/00;G02B6/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郇春艳;郭国清 |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组合 制成 光学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含有低聚物的低聚组合物,该低聚物易固化生成光学 制品和光学涂层。
背景技术
光学材料和光学产品有助于控制光通量和光强度。可用的光学产 品实例包括光学透镜(例如菲涅耳透镜)、棱镜、光纤、光管、包括 全内反射薄膜的光学薄膜、反光膜和微复制型产品(例如增亮膜和安 全产品)。除了别的以外,这些产品的一些实例在美国专利No. 4,542,449、No.5,175,030、No.5,591,527、No.5,394,255中有所描述。
已发现聚合材料在光学制品中有多种用途,并且此类材料被广泛 地用来代替由毛玻璃制成的制品,因为聚合材料的重量轻并且制造成 本低。碳酸盐聚合物(例如)以良好的透明度、抗变色、高强度和高 耐冲击性为特征。然而,单体热聚合物形成聚合物通常伴随着固化过 程中的高收缩率(如,收缩11%至20%)和延长的固化时间(如, 从5小时到16小时或更长时间)。在用这种材料制造精密光学器件(例 如透镜或棱镜)时,高收缩程度会造成困难,尤其是在生产具有较大 厚度的制品或者制品的中央和边缘之间厚度差别较大的制品时。延长 的固化时间会占用生产设施,并且导致用于成型制品的模具的低效利 用。另外,用来聚合单体的热固化循环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不可取地 热压模具。
光学产品可以由高折射率材料制备,所述材料包括单体,例如高 折射率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卤化单体等,以及光学产品领域内 已知的其它此类高折射率单体。请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4,568,445、 No.4,721,377、No.4,812,032和No.5,424,339。这些聚合物中的一些 可以有利地注塑成型,但是这种成型操作导致所得制品具有高双折射, 并且可能需要后续的退火步骤。此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 趋于对湿气敏感,并且暴露于水分或湿气中时会发生溶胀,进而导致 双折射。
几个公开涉及光学涂层,这些光学涂层的厚度通常小于50.8微米 (2密耳)。它们未能描述那些组合物的可用性能是否会达到理想平衡, 例如生产精密光学部件(例如透镜(包括菲涅耳透镜)和棱镜)所需 的低聚合收缩率、低粘度、无着色、高硬度、抗应力开裂、对水分或 湿气的敏感性以及低双折射。另外,它们未能提出如何获得可提供性 能的理想平衡的树脂,这些性能对提供铸造精密光学制品是可用的。 此外,许多聚合组合物通常具有过高的粘度,而不能用于光学浇注用 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含有低聚物的可固化组合物,该低聚物具有多个悬 垂的烯键不饱和的、可自由基聚合官能团,并且Tg≥20℃(优选地, Tg≥50℃);可自由基聚合的交联剂和/或稀释单体;以及光引发剂。 该组合物在固化时不泛黄,表现出低收缩率和低双折射以及低湿敏性, 使之适于许多光学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光学透镜、光纤、棱镜、 衍射透镜、微透镜、微透镜阵列、菲涅耳透镜、光导以及光学薄膜和 涂层。组合物是低粘度的,因此它可以用作光学粘合剂以及用于常规 的成型操作中,并通过链增长加成工艺增大分子量。此外,制品通过 浇注和固化工艺来制备,从而避免了由注塑成型工艺引起的双折射。
通常,当包含大量溶剂、单体和活性稀释剂的可固化体系从未固 化状态转变为固化状态引起体积的净收缩时,可以引起密度的显著增 加。众所周知,收缩可能对精密成型操作(例如,制造光学元件(如 透镜)所需的成型操作)造成无法预测的配准问题。收缩还可能对这 类光学制品产生残余应力,这可能随后导致光学缺陷,包括高双折射。
本发明还提供成型制品(包括光学制品)和制备该制品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混合组分以形成光学浇注组合物,
(2)可选地为该组合物脱气,
(3)可选地加该热组合物,
(4)将该组合物引入合适的模具中,以及
(5)对该组合物进行聚合反应,优选的是光聚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53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