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稳定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4906.9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8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武马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6 | 分类号: | B60G17/016;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稳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待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稳定器系统,具体涉及配备有致动器以能够改变由稳定器系统的稳定器杆产生的稳定力的车辆稳定器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通过利用取决于稳定器杆扭转反作用力的稳定力来减小车体的侧倾(roll)的车辆稳定器系统。近年来,如JP-2004-314947A(2004年公开的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以及JP-H05-26525U(1993年公开的未审查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文献)所示,已经提出了一种配备有致动器以能够改变稳定力的车辆稳定器系统。已经将这种稳定器系统(如合适将在以下称为“主动稳定器系统”)予以实际应用。
JP-H05-26525U揭示的稳定器系统除了具有作为其固有功能的车体侧倾减小功能之外,还具有通过改变稳定力来调节车体的高度的功能。作为额外功能的车体高度调节功能增大了车辆稳定器系统的实用价值。但是,所揭示的车辆稳定器系统设置有致动器,并通过致动器的电动机的力(如合适将在以下称为“旋转力”)来调节车体的高度。在该设置中,在需要保持车体的调节高度时,需要保持向电动机的电力供应。这导致电动机的负载增加。此外,在所供应的电力(如合适将在以下称为“车体高度保持电力”)必须较大时,从节省电力的观点来说上述设置是不利的。上述不利会阻碍应用稳定器系统来调节车体高度,即,会阻碍具有车体高度调节功能的稳定器系统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达到的目的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背景情况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其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适用性的车辆稳定器系统。
实现目的的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精髓在于,在用于车辆的主动稳定器系统中,即,在配备有致动器的车辆稳定器系统中,将致动器设置成使其负效率根据由包含在致动器中的电动机产生的力的方向而改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造的稳定器系统可被设置使得当电动机的力的方向使得稳定力沿彼此接近的一个方向(如合适将在以下称为“弹跳方向”)及彼此远离的另一方向(如合适将在以下称为“回弹方向”)中一个方向推动车辆的车轮与车体时致动器的负效率较低,并使得当电动机的力的方向使得稳定力沿弹跳方向及回弹方向中另一方向推动车辆的车轮与车体时负效率较高。上述设置使得能够减小克服沿弹跳方向及回弹方向中上述另一方向推动车轮与车体的外力来维持车体高度所需的电力。换言之,在稳定器系统具有调节车体高度的功能时,上述有利设置使得能够减小作用在电动机上的负载,由此减小系统中消耗的电力。
发明的模式
将描述本发明被视为包含要求保护的可保护特征的诸多模式。如果合适,为了更易于理解本说明书中揭示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这些模式中每一种模式均被标号,并依附于其他一种或多种模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将描述的技术特征或其任意组合,而应着眼于对本发明的各种模式及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来进行解释。还应当理解,包含在本发明以下模式任意一种中的多个要素或特征不一定要全都设置,本发明可在从对相同模式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中选择至少一者的情况下来实现。还应当理解,包含在本发明的以下模式中任一种模式中的多个要素或特征可以与着眼于以下对本发明的诸多模式及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的至少一个附加要素或特征进行结合,且本发明可利用对于相同模式的一种可行组合来实现。
(1)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包括:(a)稳定器杆,其包括(a-1)扭杆部分,以及(a-2)沿不与所述扭杆部分平行的方向从所述扭杆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车轮延伸的臂部分;以及(b)致动器,其包括(b-1)电动机,以及(b-2)在向所述稳定器杆的所述扭杆部分传递所述电动机的力时减小所述电动机的速度的减速器,其中,所述稳定器杆产生稳定力,所述稳定力取决于因所述扭杆部分的扭转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所述稳定力沿从彼此接近的方向及彼此远离的方向中选择的一个方向推动所述车辆的所述车轮与所述车体,其中,所述致动器允许所述稳定器杆产生取决于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力的大小并且能够根据所述扭杆部分的转动量而改变其大小的所述稳定力,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致动器效率改变机构,所述致动器效率改变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力的方向来改变所述致动器的负效率,所述负效率对应于为防止作用在所述稳定器杆上的外力使所述电动机运动所最少需要的所述电动机的合理力的大小对所述外力的大小的比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49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