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未激活发光材料的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4280.1 | 申请日: | 2007-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9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斯文·勒斯勒尔;西尔克·勒斯勒尔;沃尔夫冈·坎普费尔特;德特勒夫·斯塔克;彼得·帕克勒;斯特凡·塔施;保罗·哈特曼;汉斯·霍绍普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多尼科阿特可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H05B33/12;H05B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香兰;谭辉 |
地址: | 奥地利布***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激活 发光 材料 器件 | ||
1.发光器件(1),其具有:
-辐射发射元件,所述辐射发射元件包括半导体(2),
-发光材料(3),所述发光材料(3)能够吸收部分的由所述辐射发射元件所发出的辐射,并发出波长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不同的光,和
-漫射颗粒(4),所述漫射颗粒(4)能够散射部分的由所述辐射发射元件所发出的辐射,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至少部分地由未激活BaSrSiO4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组成所述漫射颗粒(4)的材料与组成所述发光材料(3)的材料为同一化学分类。
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至少部分为光子晶体。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在所述器件(1)中呈梯度分布,使得所述漫射颗粒(4)的分布密度随与所述LED(2)的距离增大而降低。
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材料(3)以颗粒形式存在,并且在所述器件(1)的区域内,所述发光材料颗粒呈梯度分布,使得所述发光材料颗粒(3)的分布密度随与所述LED(2)的距离增大而升高。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的直径在约1μm~约40μm之间。
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基本上为球形。
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材料(3)以颗粒形式存在,并且漫射颗粒(4)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光材料(3)的颗粒的数目。
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和/或所述发光材料包埋在灌封材料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封材料为硅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或聚氨酯。
11.发光器件(1),其具有:
-辐射发射元件,所述辐射发射元件包括半导体(2),
-发光材料(3),所述发光材料(3)能够吸收部分的由所述辐射发射元件所发出的辐射,并发出波长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不同的光,和
-漫射颗粒(4),所述漫射颗粒(4)能够散射部分的由所述辐射发射元件所发出的辐射和/或散射部分的由所述发光材料(3)所发出的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漫射颗粒(4)由与所述发光材料(3)相同的基础材料组成,其中,所述漫射颗粒(4)的材料是未激活的。
12.发光器件(1),其具有:
-辐射发射元件,所述辐射发射元件包括半导体(2),
-发光材料(3),所述发光材料(3)能够吸收部分的由所述辐射发射元件所发出的辐射,并发出波长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不同的光,
由此为发射所述器件的光的发射方向提供一定的范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材料(3)布置为通过所述发光材料(3)的吸收路径长度基本上与所述发射方向无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材料(3)布置在两个同心球面(10,11)内,特别是在半球面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面(10,11)的中心位于所述辐射发射元件内。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器件中所述两个球面(10,11)之间的空间的外部,没有布置发光材料(3)。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漫射颗粒(4)布置在所述辐射发射元件与内侧球面(10)之间延伸的空间内。
17.未激活发光材料作为漫射颗粒与发光材料一起在LED器件(1)中用以提高所述LED器件(1)的发射的角度分布的颜色均匀性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多尼科阿特可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赤多尼科阿特可光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42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