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01002.0 | 申请日: | 2007-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卓宏;城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B60G13/08;B60G17/00;F16F9/32;F16F9/50;F16F15/02;F16H25/20;F16H25/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器的改良。
背景技术
如特开平08-197931号公报所示,这种缓冲器由作为弹性支撑车体的悬挂弹簧的螺旋弹簧、可自由转动地与连接于车轴侧的滚珠螺母旋合的螺旋轴、与螺旋轴的一端连接的同时与车体侧连接的电机构成,利用电机产生的转动力矩对车体和车轴的相对移动进行主动控制,并且,也发表了在上述结构中串联设置液压减震器的缓冲器。
但是,特开平08-197931号公报所示的缓冲器,形成使螺旋轴转动、使滚珠螺母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结构,虽然在特开平08-197931号公报中没有明确表示,但为了实现上述构成,需要对电机和滚珠螺母进行止转。
在上述结构中,滚珠螺母通过筒支撑在车轴侧的部件上、进行止转,但还必须另外设置电机的止转器,如果将该止转器设置在电机的框体外周,则缓冲器的外径相应地大型化。
并且,在上述缓冲器中,也采用在电机的正上方串联地设置液压减震器的结构,但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输入高频振动时,进行转动的部件的惯性质量大,因此,电机和运动变换机构也与转动系统的摩擦力相辅相成、不能进行伸缩动作,形成电机直接被该高频振动进行振动的结果,由于高频振动的加速度也大,因此在缓冲器的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虽然考虑了将液压减震器设置在比电机更靠车轴侧,但这样就形成了将支撑滚珠螺母的筒安装在液压减震器上的结构,需要另外的滚珠螺母的止转器。
并且,在将筒与液压减震器的活塞杆连接的情况下,通过阻止杆的转动可实现滚珠螺母的止转,但在杆的止转器设置在对液压减震器的杆进行轴支撑的杆引导部的情况下,导杆的剖面不能形成圆形,液压减震器的密封结构复杂,并且很难密封,在将止转器设置在其它部位的情况下,液压减震器的外径大型化,装置整体变大,向车辆上的安装性恶化。
另外,在支撑上述滚珠螺母的筒与缸部连接的情况下,将止转器设置在缸部的外周侧,这也使液压减震器的外径大型化,总之,装置整体变大、向车辆上的安装性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使利用电机的产生力矩而产生衰减力的缓冲器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具有:螺旋轴、可自由转动地与螺旋轴旋合的螺母以及具有与螺母连接的转子的电机,其中,设置有使螺旋轴不能转动的止转机构,该止转机构是滚珠花键螺母,其具有在沿着轴线设置在螺旋轴的外周的花键槽内移动的多个滚珠,并且不能转动地与电机的定子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缓冲器,由于使螺旋轴直线运动,并且设置螺旋轴的止转机构,因此可使缓冲器的外径小型化,通过这样可提高缓冲器向车辆上的安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将滚珠螺母和滚珠花键螺母安装在螺旋轴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就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D具有:螺旋轴1、可自由转动地与螺旋轴1旋合的作为螺母的滚珠螺母4、具有与滚珠螺母4连接的转子R的电机M、以及不能转动地与电机M的定子S连接的作为止转机构的滚珠花键螺母5。
并且,该缓冲器D基本上通过电机M产生的转矩转动驱动滚珠螺母4,通过这样,可使螺旋轴1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直线运动,可 发挥促动器的作用。
并且,如果螺旋轴1被外力强制地进行直线运动,则电机M的转子R将进行转动运动,电机M产生力矩,因此,发挥抑制螺旋轴1的直线运动的作用,所述转矩抑制因感应电动势而引起的转子R的转动运动。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机M再生从外部输入的运动能量并变换成电能而产生的再生力矩来抑制上述直线运动侧的部件的直线运动。
即,该缓冲器D通过积极地使电机M产生力矩,可向螺旋轴1施加推力。并且,在螺旋轴1通过外力而被强制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电机M产生的再生力矩抑制螺旋轴1的直线运动。
因此,在该缓冲器D中,不仅产生抑制螺旋轴1的直线运动的衰减力,而且还发挥促动器的功能,因此,在将该缓冲器D安装在车体和车轴之间使用的情况下,例如也可同时进行车辆的车体姿势控制,通过这样,可发挥主动悬架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萱场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萱场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1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珠枕头
- 下一篇:一种检测起重机主梁旁弯度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