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解码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00782.7 申请日: 2007-07-20
公开(公告)号: CN101341679A 公开(公告)日: 2009-01-07
发明(设计)人: Y·希亚;C·安德里厄;M·S·T·桑德尔;R·J·彼乔克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东芝
主分类号: H04L1/06 分类号: H04L1/06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杨晓光;李峥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无线通信 系统 解码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特别但不排他地涉及在空间多路复用MIMO系统中对多路复用发送器的传输进行解码。

背景技术

MIMO通信涉及在接收器处对MIMO信道上承载的符号的检测。实现此的一种普遍方式是借助于球解码器(SD)。球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在“Improve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vectors of short lengths in a lattice,including a complexity analysis”(U.Fincke和M.Pohst,计算数学,第44卷,第3号,第463-471页,1985年4月)中公开。

SD的复杂度显著受无线信道影响,并且由此该技术不符合这样的实际应用的要求,所述实际应用为检测过程分配固定存储器和计算资源。

另一种高效的现有技术方法是顺序高斯近似(SGA)算法。该算法已被验证为达到在受固定复杂度和存储器需求的实际约束下的接近最优性能。识别M个最有效符号组合的所述SGA算法的关键步骤需要对具有NT个天线和N-QAM调制的MIMO系统的MNNT符号概率的计算和分类。尽管所述SGA算法的复杂度小于SD的,但对于具有大星座尺寸(例如16AQM、64QAM)的MIMO系统的SGA算法的实际实现仍然涉及很大计算成本。

较大星座展示多层结构,过去,例如在D.Guo、X.Wang和R.Chen的“Multilevel mixture kalman filter”(EURASIP应用信号处理杂志,第15卷,第2255-2266页,2004年11月)、Y.L.C.de Jong和T.J.Willink的“Iterative tree search detection for MIMO wireless systems”(2005年6月,IEEE无线通信学报,第53卷,第6号,第930-935页)以及Y.L.C.deJong和T.J.Willink的“Iterative trellis search detection for asynchronousMIMO systems”(2003年10月IEEE VTC’2003会议录中第503-507页)中,已作出对所述多层结构的使用以便于在多种情况下降低复杂度。

发明内容

尽管最初的SGA算法计算伪符号组合的MN个近似符号概率并且选择这些中对于NT个天线具有最高概率的M个,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计算伪符号组合的4M近似符号概率,并且选择这些中在第一次迭代中对于每个天线的log4(N)级具有最高概率的M个。

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经由一种计算机装置来实现,所述计算机装置被执行的计算机程序配置以实施任一个本发明的方法,和/或可以被配置为本发明的任一方面的装置。

在该情况下,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由任意实际装置引入,例如由光或磁存储介质、由例如通过借助于互联网实施下载的接收信号、由智能卡、闪存或其它集成电路存储装置、或者由使用例如ASIC的专用硬件的配置来引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MIMO数据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SGA的识别有效符号组合的方法;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层树安排的QAM星座;

图4进一步详细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QAM星座的树结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示例性实施例的伪符号的多层集合;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实施例的多层识别过程;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所描述实施例的使用的示例的被建模性能特征;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描述实施例的有效符号组合识别中实施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现在将仅作为示例并且参考附图被描述。

图1示出了包括发送器设备12和接收器设备14的MIMO数据通信系统10。发送器设备12包括向信道编码器18提供数据(包括信息比特或符号)的数据源16。信道编码器18在本示例中包括例如递归系统卷积(RSC)编码器的卷积编码器。信道编码器18得工作使得比呈现到其输入更多的比特被从该编码器输出,并且速率典型为一半或三分之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