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俯卧撑锻炼单元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00598.2 | 申请日: | 2007-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5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G·豪泽;马克·B·弗莱德曼;奥尔登·M·米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珀费克特俯卧撑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伟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俯卧撑 锻炼 单元 装置 | ||
1.一种俯卧撑锻炼单元,其包括:
一对可旋转装置,一手一个,每个装置包括:
把手支撑结构,其经配置为单个模制外壳且包含一对柱状物,所述柱状物经由顶端盖附接到水平把手组合件的任一侧,使得所述把手横穿对应的端盖和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的对应柱状物的上部,其中所述端盖和上部具有半圆形凹进部分,其配合以形成围绕对应把手端的圆孔,从而将所述把手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撑结构,固定的基座支撑件,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把手支撑结构,以及
轴承组合件,其可操作地附接在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的所述外壳内,以通过用户允许所述邻接的把手、端盖和把手支撑结构与搁置在平坦表面上的所述基座支撑件一起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基座支撑件、把手支撑结构和端盖中的每一者都是注射模制物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把手组合件包含包覆在上胶手柄内的中空金属把手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上胶手柄的长度比所述金属把手杆的长度短,以暴露所述手柄的端部与所述端盖之间的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手柄在手柄中心处的第一直径比在所述手柄端部处的第二直径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基座支撑件具有粘附在其下侧的橡胶衬垫,以在所述装置搁置在平坦表面上时提供摩擦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中所述把手支撑结构包含:
下基座,
一对间隔形成的柱状物,其从所述下基座向上倾斜以啮合其对应的端盖,每个柱状物具有中心支柱,所述中心支柱在待接纳在其对应端盖中的一对柱之间延伸,以及
大体上半圆形的凹进部分,其形成于每个柱状物的顶部,用于与形成于所述对应端盖中的镜像凹进部分配合以包围把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元,其中
每个把手端具有一个槽,
每个柱状物上的所述支柱啮合其对应的槽,以将所述把手杆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撑结构,以及
每个端盖具有提供在其内表面中的一对孔以接纳其对应柱状物的柱,使得把手端被包围在所述端盖与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的柱状物之间。
9.一种俯卧撑锻炼装置,其包括:
把手支撑结构,其经配置为包含一对柱状物,所述柱状物从基座向上延伸且经由单独的顶端盖附接到把手的任一侧,使得所述把手横穿对应的端盖和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的对应柱状物的上部,
固定的基座支撑件,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把手支撑结构,以及
轴承组合件,其可操作地附接在所述把手支撑结构内,以通过用户允许所述邻接的把手、端盖和把手支撑结构与搁置在平坦表面上的所述基座支撑件一起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盖和上部具有半圆形凹进部分,其配合以形成围绕对应把手端的圆孔,从而将所述把手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撑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把手组合件包含包覆在上胶手柄内的中空把手杆,其中所述上胶手柄的长度比所述把手杆的长度短,以暴露所述把手杆的在所述手柄的端部与所述端盖之间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手柄在手柄中心处的第一直径比在所述手柄端部处的第二直径宽。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把手支撑结构包含:
下基座,
一对间隔形成的柱状物,其从所述下基座向上倾斜以啮合其对应的端盖,每个柱状物具有中心支柱,所述中心支柱在待接纳在其对应端盖中的一对柱之间延伸,以及
大体上半圆形的凹进部分,其形成于每个柱状物的顶部,用于与形成于所述对应端盖中的镜像凹进部分配合以包围把手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把手端具有一个槽,
每个柱状物上的所述支柱啮合其对应的槽,以将所述把手杆固定到所述把手支撑结构,以及
每个端盖具有提供在其内表面中的一对孔以接纳其对应柱状物的柱,使得把手端被包围在所述端盖与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的柱状物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珀费克特俯卧撑器材有限公司,未经珀费克特俯卧撑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5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