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部健身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0125.2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华莱士布朗;罗伯特·W·尼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产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分类号: | A63B26/00;A63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傅强国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部 健身 设备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对于2005年11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0/741,104 的利益,并且是于2005年1月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1/303,420的部分继续, 该两个申请的内容均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炼腹部肌肉的健身器,特别是涉及小腿由利用滚动,滑动或滑行机构的 腿部支撑器支撑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已知传统的诸如仰卧起坐的腹部锻炼当锻炼者从卧姿向坐姿坐起时会造成脊柱及颈 部超负荷并容易造成损伤。为了纠正此问题,人们已为锻炼及保持腹肌开发了许多设备及 健身运动。不幸的是,通常这些设备或健身运动产生的结果不是作为必要结果的增强腹肌, 而是增强了与腰椎区及骨盆和坐骨后部区域连接的臀部及大腿肌肉。当这些肌肉收缩时, 不但腹直肌(rectus muscle)上几乎没有负荷,而且其它肌肉将骨盆前转,产生下背部疼痛 加剧,从而导致较差的机械对准性和锻炼者不良的直立姿势。
例如,使用臂索以及锻炼者悬挂在杆上的腹部锻炼只对那些能有效完成此类运动的高 级运动员有用。然而,即使能有效完成此动作,背部也会极大过载而且臀屈肌承受相当大 的负荷,产生受伤的危险。
还有,利用膝盖提升至胸部而身体垂直悬挂,只用手臂及肘部支撑的提升腿部或放松 收腹(reverse crunches)的下腹部锻炼使下背部紧张且只能提供最小的背部支撑。由于将 膝盖提至胸部而导致的背部过度紧张使这种运动尤其有害。而且,相当多的人因为持续作 此类腹部锻炼而导致受伤。
还有,一些健身器材着重于心脏训练而只提供太小的阻力,由此产生半有效的力量锻 炼因此只有非常有限的结果。例如,类似于AB LOUNGE或AB SCISSOR的健身器比上述 腹部锻炼提供更多的隔离但不能提供足够的阻力,因为使用这些器材进行的锻炼不能提供 与力量锻炼相协调的阻力。
此外,类似于AB DOLLEY或AB SLIDE的健身器对上腹部肌肉及上部躯干有效但对 下腹部无效。还有,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使用这些类型设备的锻炼既困难又危险:首先, 在整个上部躯干,前后部肌肉及手臂都需要承担负荷时,阻力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集中,使 对腹部肌肉的隔离不可能实现;第二,用户的背部被强制处于上身在运动中与下身结合的 位置太低的人类工程学的勉强角度。这样的位置不舒服,难受且可能引起伤害。
所需要的是一种能用真实的力量调节隔离上部及下部腹肌,改变整个腹部肌肉结构的 形状而不影响安全性及背部支撑的腹部健身器。如果设备能让用户在生物统计上的中间位 置进行腹部锻炼,最小化或消除背部及颈部紧张,这样的锻炼就是有益的。如果用户能在 进行上腹部的收腹运动的同时进行受控制的和被支撑的放松收腹,这样的锻炼同样也是有 益的。如果设备能使用户在持续做到腹部肌肉的动态集中隔离的放松收腹的同时在完全收 缩的“等同”位置上保持上部或下部收腹,这样的锻炼会更有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腹部健身器是一种设计来用于锻炼腹肌及斜肌群的健身设备。该腹部健身器 包括由至少一条轨道支撑并沿此轨道滑行或滚动的滑车。上身支撑被从人类工程学出发定 位成高于该滑车,并固定至由所述轨道支撑的横杆。横杆的设计使其在使膝盖靠近上体支 撑时向前转动以模仿“收腹”运动。
为了进行腹部锻炼,用户首先将前臂定位在上身支撑上,然后将胫部定位在滑车上。 通过使用腹肌将膝盖拉近上体支撑,用户可将滑车滑向该上体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腹部健身器,该腹部健身器锻炼腹肌及斜肌群并可 在生物统计上的中间位置隔离上部和下部腹肌,该腹部健身器包括:后支撑;至少一条弓 形轨道,该弓形轨道具有前部和后部,其中所述后部附接至所述后支撑;前支撑,其中该 前支撑附接至所述至少一条轨道的前部,并将所述至少一条轨道的前部提升为至少距地面 大约6英寸;上身支撑,该上身支撑附接至所述至少一条轨道的前部,其中所述上身支撑 包括:附接至所述至少一条轨道的提升杆,和附接至所述提升杆的至少一个手柄;和可在 所述至少一条轨道上滑动的滑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产品公司,未经三星产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