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灯背光装置及其保护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311774.1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2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谢景昌;赵正辉;王家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H05B37/03;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森;黄小临 |
| 地址: | 215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装置 及其 保护 电路 | ||
1.一种多灯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灯,一第一电流流经该第一灯;
一第二灯,一第二电流流经该第二灯;
一平衡变压器,串接至该第一灯及该第二灯;
一第一判断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灯,用以判断该第一电流是否存在;
一第二判断单元,电连接至该平衡变压器,用以判断根据该第一电流及该第二电流产生的一第一电压是否为一第一特定值;以及
一控制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判断单元及该第二判断单元,若该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或该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该控制单元关断该多灯背光装置的一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灯背光装置,其中该平衡变压器包含:
一第一主线圈,串接至该第一灯;
一第二主线圈,串接至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灯;以及
一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主线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灯背光装置,其中该第二判断单元包含一电阻及/或一电容,该电阻及/或该电容串联至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主线圈,当该第一电流及该第二电流通过该电阻及/或该电容时,形成该第一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灯背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判断单元包含一光耦合元件,若该光耦合元件根据该第一电流产生的一第二电压为一第二特定值,该第一判断单元判断该第一电流存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灯背光装置,其中该光耦合元件为一单向式光耦合元件或一双向式光耦合元件。
6.一种保护电路,用于包含有一平衡变压器、一第一灯及一第二灯的一多灯背光系统,该平衡变压器串接至该第一灯及该第二灯,一第一电流流经该第一灯,一第二电流流经该第二灯,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电路包含:
一第一判断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灯,用以判断该第一电流是否存在;
一第二判断单元,电连接至该平衡变压器,用以判断根据该第一电流及该第二电流产生的一第一电压是否为一第一特定值;以及
一控制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判断单元及该第二判断单元,若该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或该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该控制单元关断该多灯背光系统的一电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电路,其中该平衡变压器包含:
一第一主线圈,串接至该第一灯;
一第二主线圈,串接至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灯;以及
一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主线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二判断单元包含一电阻及/或一电容,该电阻及/或该电容串联至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主线圈,当该第一电流及该第二电流通过该电阻及/或该电容时,形成该第一电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判断单元包含一光耦合元件,若该光耦合元件根据该第一电流产生的一第二电压为一第二特定值,该第一判断单元判断该第一电流存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电路,其中该光耦合元件为一单向式光耦合元件或一双向式光耦合元件。
11.一种多灯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灯;
一第二灯;
一平衡变压器,包含:
一第一主线圈,包含一第一子线圈及一第二子线圈,该第一子线圈及该第二子线圈串接至该第一灯;
一第二主线圈,包含一第三子线圈及一第四子线圈,该第三子线圈及该第四子线圈串接至该第二灯;以及
一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圈及该第二主线圈;
一第一判断单元,串接于该第一子线圈及该第二子线圈之间,用以判断一第一电流是否存在,该第一电流流经该第一灯;
一第二判断单元,串接于该第三子线圈及该第四子线圈之间,用以判断一第二电流是否存在,该第二电流流经该第二灯;以及
一控制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判断单元及该第二判断单元,若该第一判断单元或该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该控制单元关断该多灯背光装置的一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7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