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舱门打开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0521.2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5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梁芳明;汪海清;赵那斯图;魏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06 | 分类号: | B64D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723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舱门 打开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级舱门打开机构,属于航空产品的机械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飞机舱门的开启方法大概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采用机械开门形式,采用液压机构或电动机构来控制,舱门的开启角度和开启速度都是唯一一个固定值,如国产轰六型飞机炸弹舱门。采用机械开门,很难提供两种不同的打开角度和打开速度。
另一种是采用手动开门,舱门的打开速度都很低或没有明确的速度要求,如民机行李舱门、客车行李舱门等。手动开门,很难提供很快的打开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现有装置存在的缺陷而设计提供了一种多级舱门打开机构,其目的是给飞机舱门提供两种不同打开角度和两种不同打开速度,来完成舱内不同的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多级舱门打开机构,包括一个机械开门机构,它是由支座、液压作动筒、轮毂、连杆和摆杆构成,摆杆推动舱门沿转轴打开,其特征在于:在摆杆和舱门之间安装一套使舱门实现更高打开角度的手动开门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摆杆机构”作为连接,有效结合机械开门和手动开门,提供舱门两种打开角度和两种打开速度,实施舱内两种不同作业。舱门从关闭到第一种打开角度用机械机构来完成,此时舱门打开速度很快;从第一种打开角度继续转动到第二种打开角度用手动来完成,在此过程中舱门打开速度很慢。用机械开门机构来完成速度要求高的舱门第一种打开角度,用手动开门机构完成速度要求低的舱门第二种打开角度。有效提供了舱门两种打开角度和速度。
舱门第一种机械打开角度:舱门从关闭到打开60°,即转动角度为60°,此时要求舱门打开速度很快,并保持该状态,完成舱内第一种作业。
舱门第二种打开角度:舱门从打开60°,再继续转动75°,此时要求舱门打开速度不快,并保持该状态,完成舱内第二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舱门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舱门机械开门后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图3是舱门手动开门后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装置作进一步地详述:
参见附图1~3所示,机械开门机构由支座1、液压作动筒2、轮毂3、连杆4、摆杆5组成。摆杆5推动舱门7沿转轴8打开,手动开门机构由摆杆5、舱门锁6、气弹簧9组成,其中,气弹簧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摆杆5和舱门7上的气弹簧下支点10和气弹簧上支点11上,舱门锁6安装在舱门7上并可以与摆杆5锁紧。
舱门从关闭状态到第一种打开角度靠机械开门机构来完成。具体实施方式是:液压系统给作动筒2供油,活塞杆带动轮毂3转动,轮毂3带动连杆4运动,连杆4带动摆杆5转动;此时摆杆5和舱门7用舱门锁6锁在一起,舱门7和摆杆5为一体,摆杆到位,舱门也到位。在此过程中的速度要求,用液压系统供油流量来控制,供油量控制速度是常用的可靠性很高的速度控制办法。从舱门第一种打开角度(返回舱门关闭状态的过程为打开过程的相反过程,只改变液压系统供油方向即可。
舱门第一种打开角度到第二种打开角度靠手动开门机构来完成。具体实施方式是:用机械方式打开舱门到60°后,手动打开舱门7与摆杆5连接的舱门锁6,摆杆5与舱门7脱开,摆杆5不动,舱门靠手动和气弹簧的弹力,继续转动75°,并在气弹簧的顶力作用下保持该状态,此时可以完成第二种作业。从舱门第二种打开角度到第一种打开角度的过程是:手动克服气弹簧的力,使舱门与摆杆用舱门锁锁住后用机械方式关门。
摆杆5用两点固定在舱门上,下端点固定在门中部,用舱门锁6与门锁住,上端转动点与舱门转轴8重合,以达到门转动时摆杆与门同步转动。摆杆5下表面与舱门上表面完全贴合,目的时迅速扩散冲击载荷。
经试验验证,本实用新型给舱门可靠地提供两种打开角度和打开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种“摆杆机构”作为连接,有效结合机械开门和手动开门,提供舱门两种打开角度和两种打开速度,实施舱内两种不同作业,工作原理简单、实施容易、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压书件
- 下一篇:复合材结合塑胶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