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9573.8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1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张跃进;李群;王华;徐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29/18 | 分类号: | H01J29/18;H01J29/88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勤媛 |
地址: | 241002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容 增亮型 平视 显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真空显示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机载平显武器火控系统已由传统的光学瞄准具转变为光电瞄准攻击系统。并且随机扫描的平显系统已向光栅与随机迭加的扫描体系发展,以便随机的字符攻击信息与光栅的夜视红外图象信息迭加,实施全天候攻击。机载平显需在白天空中强环境光照射的条件下工作,由于CRT玻璃基片表面的反射系数较大,当CRT工作在我们所需要的亮度时,就会产生副像,副像的存在将会降低显示效果。而平显系统在夜晚工作时,由于CRT发出的红外光谱干扰,影响了平显图像增强器工作,使得平显系统在夜晚无法正常工作。现在正在研制中的新型的夜视兼容增亮型的平视管组件,将克服这一弊端,由于在荧光屏内屏上镀有增透膜、减反射膜等复合膜,能够减小副像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并通过膜层将CRT发出的红外光截止掉,保证平显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平显系统在夜晚无法正常工作,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就要重新研制一种新型的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管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它是我所自主设计开发研制的,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可靠性、高定位精度等特点的新型器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包括玻壳前部的荧光屏,屏外部的珐兰盘座及其所设的固定孔,位于玻锥上的高压帽及高压引线,以及位于玻管中部的电子枪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玻壳前部的荧光屏上涂敷一层增透膜及一层反射膜,再敷上荧光粉层,由高压引线处的粉层内侧至靠近管颈的玻锥部分,设有金属铝膜。在所述玻管中间的内壁至玻管前部的内壁上涂有内石墨导电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夜视兼容显示管采用具有增透膜和反射膜的复合膜型荧光屏技术,可提高透过率,利用增透膜的光学特性来实现对可见光谱的选择透过性。从根本上降低荧光屏表面的反射系数。消除副像和滤去CRT在夜晚工作时发出的红外光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表示一种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在该结构中,前部为荧光屏2,其外部设有法兰盘座13及其固定孔1,玻锥7外面设有高压帽5及外部包有硅橡胶4。后部为管尾连接线14等。玻锥7的中部设有高压引线6;荧光屏2上涂敷了增透膜17;反射膜18等形成复合膜;在复合膜上有荧光粉层3;沿高压引线6上的粉层的内侧至玻锥上设有金属铝膜12;电子枪10套在玻管16中间的内壁,电子枪中含有阳极19及聚焦极20;玻管16前部的内壁上涂有内石墨导电层8;电子枪芯柱上装有吸气剂9,位于荧光屏2;管尾用封装硅橡胶11进行封闭灌封;各电极由管尾连接线14引出;玻锥中部高压帽5上焊接有高压引线6,并在高压引线6的末端上焊有高压接插件15;
这种夜视兼容增亮型平视显示管组件,在荧光屏基片材料上涂敷增透膜、减反射膜,制作成复合膜荧光屏。提高透过率,位于荧光粉屏的内侧至玻锥上设有金属铝膜,保护荧光粉屏,不致于被电子束灼伤,并增加了荧光粉屏的导电性能,高聚焦极电压,提高了显示管的亮度。利用增透膜的光学特性来实现对可见光谱的选择透过性。从根本上降低荧光屏表面的反射系数。消除副像和滤去CRT在夜晚工作时发出的红外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D-SCDMA直放站
- 下一篇:具有改善等离子体均匀度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