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肤牵开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9568.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95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箫;黄方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箫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100068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牵开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皮肤牵开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尤其是手足的取血管手术中,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器械来避免手术切口过长,通常是根据所需血管长度,来判定皮肤切口的长度,皮肤被切开后组织显露进行剥离血管完成特定手术。这样的手术方式造成患者手术部位切口过长,愈合后形成长的切口瘢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手术切口过长,造成愈合后形成长的切口瘢痕的皮肤牵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牵开器,包括
手柄,具有两外壳配合组成的腔体结构,腔体上部滑动配合一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内部设有电池,启动按钮下部具有滑齿,滑齿与设置在腔体内的一开口呈喇叭口的U形弹性环配合,该喇叭开口连接一复位按钮,腔体中部还设置两对称槽型限位片,手柄下部设有带滑槽的弧形凹部;
瓦状的固定牵开片,与手柄下部固定连接,该固定牵开片具有开口向下的瓦槽;以及
滑动牵开片,包括呈Y型的滑杆和固定连接于滑杆两叉部端头的两牵开条,其中Y型的滑杆为框架结构,该框架内设置弹簧,Y型滑杆上还具有开口,容纳槽型限位片,滑杆容于手柄腔体内,能在手柄腔体内上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U形弹性环中部向内延伸一凸部,该凸部与启动按钮下部配合。
优选地,所述复位按钮一部分位于手柄的腔体外,一部分位于手柄的腔体内,且该复位按钮下部环形延伸一喇叭形卡入部,该卡入部与U形弹性环的喇叭口开口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动牵开片的两条牵开条与Y型的滑杆垂直,且一端连接有可折叠的支撑臂。
优选地,所述固定牵开片的瓦槽内设置一照明装置。
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电路板和位于电路板下部的灯罩。
优选地,所述灯罩为平板状,其一端与支撑臂连接,另一端上有一弧形凸部,该弧形凸部与手柄下部的弧形凹部配合,且弧形凸部上设有凸台,凸台与弧形凹部的滑槽配合,弧形凸部上还设有两对称开口,Y型滑杆的两叉部通过对称开口容于手柄的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按一定间隔安装有与启动按钮内部的电池电连接的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设计了复位按钮和槽型限位片,皮肤牵开器撑开和复位操作简单并能被充分的限位,同时还配备了照明装置,便于手术探查和操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牵开器进行取血管手术只需将切口开到能插入皮肤牵开器即可,能有效避免术后留下长的切口瘢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牵开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牵开器的撑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牵开器的按钮、复位按钮和U形弹性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牵开器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皮肤牵开器打开手柄外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皮肤牵开器,包括手柄1,启动按钮2,复位按钮3,U形弹性环4,固定牵开片5,滑动牵开片6,照明装置7,可折叠的支撑臂8,弹簧9。
手柄1为两外壳配合组成的腔体结构,腔体上部滑动配合启动按钮2,启动按钮2的内部设有电池21,启动按钮2下部具有滑齿,滑齿与U形弹性环4配合,U形弹性环4开口呈喇叭口,该喇叭开口42连接复位按钮3,该复位按钮3一部分位于手柄的腔体外,一部分位于手柄的腔体内,且该复位按钮3下部环形延伸一喇叭形卡入部31,该卡入部31与U形弹性环的喇叭口开口42配合,U形弹性环4中部向内延伸一凸部41,该凸部41与启动按钮2下部配合,腔体中部还设置两对称槽型限位片11,手柄下部还设有带滑槽的弧形凹部12(滑槽在图中未示出)。
固定牵开片5呈瓦状,与手柄1下部固定连接,该固定牵开片5具有开口向下的瓦槽(图中未示出)。
滑动牵开片6,与固定牵开片5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包括呈Y型的滑杆61和与滑杆两叉部垂直且固定连接于两叉部端头的两牵开条62,其中Y型的滑杆为框架结构,该框架内设置弹簧9,并且Y型滑杆61上具有开口,容纳槽型限位片11,滑杆61容于手柄1的腔体内,能在手柄1内上下滑动,两牵开条62与滑杆61垂直,且牵开条一端连接有可折叠的支撑臂8,支撑臂8由上支撑臂81和下支撑臂82铰接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箫,未经刘鸿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飞机薄腹板铆接间隙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电锤钻头冷镦件成型工艺